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楼主: 南海闻道

[论汕尾] 《海丰名山风物志》近日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9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汕尾就缺反这类的记载
发表于 2015-1-29 20: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祝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23: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15-1-29 23:29 编辑


看在诸位热心的网友面上,再发!当然,如果版主再以所谓帖子要待审查之名义封贴,那就算了!何苦呢?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23: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15-1-29 23:32 编辑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5-1-29 23:26
看在诸位热心的网友面上,再发!当然,如果版主再以所谓帖子要待审查之名义封贴,那就算了!何苦呢?


概述四
       山无峡谷沟壑者,不显其丰潤之灵气。莲花山脉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因其横亘海惠边境所起之屏障作用,年降雨量18002400mm,为广东省四大暴雨区之一。水源充足,具天时地利之优势,雨雾缭绕,是溪潭泉瀑之灵魂。峡谷因水汽相濡,以显幽深莫测,曲折有度,万物生焉;巘崿得涧潭相伴,而致云烟缭绕,深湛邈远,神奇备焉。泉自石穴而出,冷然作声;云自石壁而下,杳然欲雨。观之,水也澹澹,听之,流也潺潺。溪涧有石阻挡,使洪流张弛有度,既温柔,又奔放;瀑布有壁激荡,使飞流澎湃有声,既壮烈,又雄浑;石潭有水润泽,滋苔藓飘柔生色,既湛然,又清静。水可涵蓄峡谷渊薮,冰壶臼穴,孕育峡谷生命,成就名胜景观矣。《诗经》曰:“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青莲云:“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是之谓也。

     动魄者,莫若犁子耳半山之双瀑,以落差70米、宽度5米之激流,从空中压顶而倾,砸在岩壁上,飞练一匹,虹光七彩可观。悚目者,莫若水底山之青龙瀑,以落差40多米、宽度4米之水带,从石崖泻落如飞,坠入深潭中,浪花四迸,瀑音百里可闻。惊心者,倍感白马山峡谷之群瀑,熊咆龙吟,神秘莫测,深且广矣。美妙者,瞻水底河之卵石,是圆是方,形状各异,或在河滩,或在潭底。金色斑斓,叹为观止。珍贵者,观武顿山之腊石,亦黄亦赭,或在溪涧,或在溶洞,晶莹剔透,闻名四方。神奇者,当属公婆山之石潭,潭列山涧,云青欲雨,水澹生烟矣。

      峡谷面积最大者,当属分水坳之山麓,纳公山、婆山之水焉,俗称“公婆潭”也。山中泉源充沛,雨流倾泻,水花翻滚,叮咚作响。崖壁倾银瀑千仞,一派水帘从天而降,纷纷飘洒,烟霞浮动,山之灵兮纷纷而来下,因称之“百丈瀑”焉。峡谷储石潭亩余,一泓幽碧水清见底,鳞潜羽翔,天之使兮翩翩以栖停,因称之“鱼鹰潭”焉。溪涧连岩窟三穴,一团雾烟朦胧成纱,微波涟漪,仙之女兮翩翩从所浴,因称之“三仙浴缸”焉。是以俱呈清秀之格,尽显神奇之观。昔传采药者入涧采诸药草,见水汽氤氲,云霞叆叇,不禁神摇魄动,疑入仙境而称为“仙人谷”云。至若“银瓶飞瀑”、“白龙喷湫”、“三井回音”之旧观,虽逊色而诗文俱在;“百尺瀑”、“双流瀑”、“一线瀑”之新景,初发现已声名鹊起。水皆澄清而缥碧,石尽圆润以丰盈。是以公婆山水夙享“仙人河”之美誉,水底山谷亦获“小九寨沟”之雅称也。
发表于 2015-1-30 10: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不错哦
发表于 2015-1-30 10: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哇哇...
发表于 2015-1-30 10: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1-30 10: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发表于 2015-1-30 10: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1-30 14: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1-30 15: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发表于 2015-1-30 15: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丰最漂亮的山应该当属银瓶山和水底山,大云岭就是海丰的广州白云山。
发表于 2015-1-30 15: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丰最漂亮的山应该当属银瓶山和水底山,大云岭就是海丰的广州白云山。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23: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solinson 发表于 2015-1-30 15:20
海丰最漂亮的山应该当属银瓶山和水底山,大云岭就是海丰的广州白云山。


概述五
       山无花草林木者,不显其秀挺之美。莲花山攒峰迭巘,林木荟蔚,气象万千者,在乎广阔原始之森林灌木,在乎幽深之峡谷草坡,覆盖着野生植物1926651421种。若以其对人类贡献而言之,盖有观赏植物196种,芳香植物1932种,药用植物606种焉。供观赏者,摇人心旌;发芳香者,怡人精神;可药用者,醒人魂灵。叶葳蕤而芳香馥,树蓊蔼以生机荣。酿新鲜之空气兮,投百鸟之欢鸣。其珍稀者,凡卵叶桂、福建柏、格木、花榈木、半枫荷、华南锥、伞花木焉。其濒危者,凡滇楠、白桂八角莲、罗汉松、胭脂木、吊皮锥焉。佳木奇树,琪花瑶草,共计39科115种,俱为莲花山绿色之宝、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也。

       莲花山者,天然花园也。山茶花呈雪白黄蕊之苞,满树繁华如簇,闻名者有银瓶、白马、五指诸嶂。其在云莲寺者,花呈紫白,树分两种也。野杜鹃绽粉白紫红之瓣,漫山璀璨若霞。闻名者若红花地、云岭、鹿境诸地。其在银瓶山顶者,花幻五色,变种杜鹃也。称誉者如铜锣湖之吊钟花,花兼红黄绿白之妍,雍容华贵,迎风缤纷,似闻悬钟含韵,叮当作响。蜚声者如通平古道之禾雀花,形具雀鸟匍匐之状,亦觉戆容可掬,嘤鳴谐音。《楚辞》云:“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莲花之兰,品具三十二之种,色擅五色之分。山谷泽薮,迎风璀璨,天香国色,精彩纷呈。馥香者,莲花诸山之山兰、树兰、草兰是也。山兰生于莲花高巅,浅红簇坡,巧笑倩兮;树兰生于白马峡谷,红白满树,清香袭兮;草兰生于银瓶水畔,色泽斑斓,品种繁兮。峡谷之胜者,籍黄兰、寒兰、竹叶兰而添色,凭石斛、舌兰、紫纹兰以传香。是以山水之幽,芝兰之美,他山之谷,难以匹敌也。

      莲花山者,天然药库也。森林阴翳处,蕴藏着灵芝、沉香、金石斛、鸡血藤、大血藤、藿香、中华补血草等3740种野生中草药材,占全县4720种野生中草药材之80%。其濒危者,概而论之,有水底山之一朵云、石仙桃,白马山之天花粉、金线风等,此为山中稀罕之宝,救人之仙草也。珍稀者,有五指山之金石斛,五指嶂之疏花蛇菰,此为林内独特之珍,健身之灵药也。亦有金竹寺之金猴头、鸡血藤;秉补肝固肾、补血行血之性;飞瓦寺之白木香、紫花地丁,擅镇静止痛、清热解毒之功;飞鸿寺之五爪龙、虎舌草,具健脾补肺、治疗积痛之效,为民间草药之广用者。八十年代初,又发现莲花山之马钱子,能治四肢麻木、痈疮肿毒者,从此减免外汇进口,补国内药物之阙如也。凡此种种,难以备述矣。
   
      盖奇珍异种,择地以生;高山僻壤,荟萃而荣。造形美者,黄杨、草珊瑚、穗花杉是也,雍容华贵,丹果簇红,以君子之风,为新居室之雅物也。气味馨者,檀香、沉香、香樟木是也,婆娑高雅,芳醇醉人,以逸者之态,为博物馆之珍品也。应用广者,肉桂、八角、山苍子是也,生白马犁耳之山嶂,亭亭玉立,清气袭人,以天然之质,为老百姓之香料也。且夫云杉树气象森严,干直入云,得道者之气。凤尾叶青翠动人,摇曳多姿,具隐者之风,盖古冰川之来客也。若武顿山之黑桫椤、苏铁蕨者,若银瓶山之金猴头、水杉树者;若卡仔岽之红豆杉、罗汉树者;俱为远古时代遗存之植物化石也。难得者,东山之百年古果园,难忘者,水底山之大草原。嗟夫,年深月久,得天独厚,世间少见之大观者也!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23: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色的水底山大草原.jpg

金色的水底山大草原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花.jpg

莲花山断肠草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23: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乙未立春

                     乙未立春


三羊踏踏喜开春,万象更新又一轮。
海陆从今生气息,要将活力壮心魂。
         五坡斋

富贵吉祥.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23: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15-2-4 23:55 编辑

概述六
       山无野兽虫鸟者,不显其引人之魅。古之莲花山,乃循州象、犀牛之林薮焉,亦华南虎、熊罴之巢穴焉。唐刘恂《岭表录异》云:“广之属郡潮、循州,多野象”。明嘉靖《海丰县志•物产》云:“毛之属:曰虎、曰豹、曰麖、曰鹿、曰毫猪、山马、山羊、山犬,曰狸、曰犲”。《惠州府志》亦载:毛之属:鹿、麖、麂、虎、豹、狐、熊、猴猿等。俱为古代莲花山之野兽也,而今安在乎?笔者考之古之物产、今之资料,统而计之,莲花山脉现有野生动物50193820种。其中脊椎野生动物9136315种,所属哺乳动物有斑林狸、灵猫、金猫、斑羚、笼猪、黄喉貂、豺狸、果子狸、黄狼等82052种,占全省陆生兽类98种的53.0%。古籍之所记,尚不及今之千分之一也。
       若夫苏门羚者,属牛科鬣羚,亦谓之四不像也。赤麂者,属鹿科红麂,亦谓之黄猄也。黄麂者,古之麂也,亦谓之黃麖,俗名之山羌,为小型之羊类也。马鹿者,古之麖也,亦谓之赤鹿,俗名之山牛,为大型之麂类也。水鹿者,古之山马也。俗名之水牛鹿,为大型之鹿类也。至若狸、犲、豹、狐、猴等,其名与今一致,不赘述也。豹,有水底山之金钱豹、龟纹豹,行踪诡秘,其迹尚存焉;猴,有白马山之青面猴、红面猴。猿臂迅捷,其声尚可闻焉。虎,百兽之王,人闻之色变。宋之银瓶山老虎岩,明之埔仔峒观音岩,皆其巢穴也。稽之史志,则云白玉蟾炼丹之地,释普胜坐禅之庵,日与虎居,习以为常,虎不加害也。是以山民视之为神人,声名遂传于四方焉。清乾隆县志载:“崇祯年间,平安峒中多虎,行人聚十乃敢过。”同治续志云:“数年虎豺之患皆多”。又记曰:“同治二年,南山多虎。行路过者,岁伤毙数十人。同时各乡及梅陇、县城无所不有,一连数载,人甚苦之”。是古之虎众而扰民也,至若唐之循州象、犀牛者,明志只字不叙,殆已灭绝云。笔者长于公平,少年时曾屡见客家人摆摊,问其来自何方,辄曰武顿山人也。俱将虎皮挂之墙壁,虎骨铺之街旁,市之山墟也。况夫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虎踪犹现于莲花山、五马归槽之山林,或窜于莲花山中学,或现身于南岭山区。而今安在乎?则为之渺然成谜。凡此种种,令人神往矣。

79页、水底山芒草坡.jpg
上右、白马山白毛石狮.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