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5-9-13 23:27 编辑
守住道德底线 客观说事说人
文/陈治赠 2015年9月13日
“创建文明网络”,是一大课题。说说容易做起来不容易。比“提升汕尾形象”更具难度。如: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占道经营等反映城市形象的问题 ,可以权力介入,强制整改。“网络”是发声的地方,南腔北调,五花八门。如果出现越轨出格的言论,只要没有突破“七条底线” ,不触犯法律 ,权力无法干预。发声人又大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今天采用遮屏或“封号”的措施抹掉污言秽语,心存不良者明天又会披上新马甲,再来混淆视听,扰乱网络秩序。有的甚至明知发声失当,还是要硬着头皮,故意妄形。“网络” 无可奈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海独派”的骂名,至今仍在《汕尾市民网》不绝于耳。
近年来,网友在《汕尾市民网》探讨家乡如何发展。围绕着汕尾建市的话题,有几种不同看法。一是改市名迁市址,二是撤市強县,三是维持汕尾市。后来,又发生“提质扩容”是否以扩大市城区行政区域为核心内容的争论。于是,有人将主张改市名迁市址;撤市強县;反对将扩大市城区行政区域作为“提质扩容”核心内容的网友,划为“海独派”。 “海独派”的骂名,是网络垃圾。应坚决清除。
“海独派”的骂名,是对网友的污蔑。迄今为止,没有人提出“海丰独立”、“海丰立国”的看法。也不存在任何地域派别。网友的观点,都是个人看法。无论那种看法,都出于对家乡的挚诚,为了家乡的发展。个人的倾向有强、弱,网友的认同有多、寡,是正常现象。无论何种观点,都不是派别观点。无端胡扯所谓“海独派”,无利于“创建文明网络”,有损于家乡形象。
创建文明网络,首先是要创建文明网站。而文明语言,则是文明网站的体现,反映的不仅仅是网友个人的素质和水平,而是折射了汕尾的素质和水平。以《汕尾市民网》为例,其从问世之日起,就已定格为家乡的地方网站。其使命就是向社会乃至世界推介家乡,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推动家乡的发展。《汕尾市民网》无疑是展现家乡形象其中的一个窗口。如果一打开网站,迎面而来的竟是什么派别、叛逆之类的帽子,或者是那些驴唇不对马嘴、不着边际的妄语,或者是那些故意污蔑先贤英名,抹黑家乡形象的胡言乱语大行其道,或者是些手持指挥棒的“路警”在招摇过市,势必对网站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对汕尾形象大打折扣。
创建文明网站是提升汕尾形象的一部份。网友发声需要自我约束,抬头看天。多些文明礼貌,杜绝野蛮暴口。无论是抨击时弊,问政建言,还是探讨学术,索史求知,都要守住道德良心这道底线,客观说事说人。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