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二张大牌,彰显新任主官的豪言壮志
文/陈治赠 2015年9月11日
杨绪松市长对话广东台记者谈汕尾发展,一口气打出二张大牌。读后令人振奋,市民的期待,有了较为清晰的目标。
“深汕特别合作区”这张牌打得好!据称,海丰县委、县府全力以赴,已理妥或正在理妥规划内的征地手续。“深汕特别合作区”土地储备充足,发展潜力深不可测,前景可观。在国务院未正式确认为新行政区(或列为深圳第十一个区)之前,有省委、省府支持,深圳着力帮扶,华丽变身是在朝夕之间。打造这张牌,堪称打造了海陆丰、或称之为打造了汕尾市的龙头。即使“深汕特别合作区” 跃过龙门,“脱离苦海” ,辉煌灿烂,也是南粤亮点,邑人脸上有荣光。
关于“滨海新区”( 或称宜居宜业滨海新城)这张牌。由于海丰县后门、小漠镇已与鹅埠、赤石划为“深汕特别合作区” 。梅陇农场属农垦,前途未卜。目前仅是海丰县“代管” 。据闻梅陇农场遗留问题多如曲毛“无条直”,所谓“代管”是“有麻烦找县府”排忧解难。“滨海新区”实际剩下市城区和红海湾。
“滨海新区” 面临的难题是什么?主要有三(可能更多)。
首先,投资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官场整体刚阳不举,缺乏担责和各司其职的正气。以历来整治市容市貌为例。官场打的是“游击战”,收复“失地”后不是巩固战果,而是鸣金收兵。以致陋习势力有机可乘,“敌退我进”。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海丰县城的卫生环境整治成绩斐然,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各地盘”仍保持担责单位值班严防死守;二是保洁公司上门收垃圾的措施到位;三是居民已渐成习惯。遗憾的是违章搭建,占道经营的陋习有如百足之虫,有死灰复燃之势头。原因在于有的阵地无人担责,无兵把守,再度“失陷”。“滨海新区”应以为鉴。
其次,青壮劳力外流严重。“滨海新区”在籍人口据称是近40万。但不少乡里已成空巢。市区及其所辖墟镇虽说是高楼大厦林立,但实际居住人口特别是青壮劳力有多少?其中愿意实实在在打份工的本籍青年人又有多少?
第三,人才流失。功成名就者,大都是离开了籍地,与家乡若即若离。只有在光宗耀祖时,才闪亮登场,小汽车塞满街道。
缺乏人力和人才,就是有舞台,谁来敲锣打鼓,上台“做戏”?如何将本籍青壮劳力和人才留住,让他们“故土难离”,将钱财的种子深植在家乡开花结果。如何让外来客人留连忘返,“乐不思蜀”,慷慨解囊,落地生根。两者相存相辅,不能顾此失彼,“竹杆担水双头溜”。“滨海新区”是一篇大文章。说出来不难,做出来不易。
杨绪松市长主张“走出去”找对象的主意不错。但要防止“饥不择食”,出现一窝蜂到“越南娶新娘”那种状况。
27年来的努力证明,“滨海新区”这张牌不是那么好打。但却是新任主官施展才干的天地。“汕尾这两大区域挨在一起总共是900多平方公里,汕尾将会崛起一个比现在的惠州、汕头的中心城市还要大的城市,从某种程度上将改变粤东的城市格局”。 豪言壮语,气冲霄汉。但愿不是画饼,或者又是给下任留的蓝图。殷切期盼!
该贴已经同步到 缘来缘去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