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香啊……”未见梅花,先闻梅香。汕尾市陆河县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中国青梅之乡”。隆冬时节,那漫山遍野的梅花争相开放,香溢四方,吸引各地游客、影友纷至沓来。然而在赏梅花之余,我们不妨冷静思考一下:陆河青梅,你的前景在哪里?
笔者从汕尾市科技局获悉,去年12月,由广东东河酒业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与工程学院合作共同组建的汕尾市青梅产业研究院在陆丰市揭牌成立。对!你没有看错!是陆丰市,而不是号称“中国青梅之乡”的陆河县!
青梅是我国的特产果树,栽培和利用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陆河县种植青梅的历史已达2000余年。目前全县青梅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每年出产大量优质青梅,经过特制的青梅产品受广大市民所喜爱。据称,2015年陆河县青梅总产量1.6万吨,总产值超过3500万元。
尽管如此,陆河青梅并没有打造出真正的品牌。2013年8月30日《广州日报》刊出《地理标志 成农业“掘金”新法宝?》一文指出,陆河青梅的发展面临着现实的挑战,一是缺乏后续的深加工的投资,二是产品主要外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地,市场受制于人。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价格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加之农户分散小规模种植,随时要承担“靠天吃饭”的风险。
报道称,2005年陆河县拿下“陆河青梅”的地理标志,随后青梅销售价格大涨,鼓动了不少农户加入改种青梅的行列。2003年以前,青梅种植面积比较少,价格最高时5元一斤。2005年以后种植面积开始大幅增加。2006年,青梅卖二三元一斤。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国外市场需求量锐减。价格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下子跌至几毛钱一斤。最近一两年维持在1.3元一斤。
青梅产业身处低谷,何日峰回路转?事实上,青梅很容易腐烂,摘下来就必须加工处理。过去由于采摘难、保鲜贮藏难、销售网络不健全、交通不便运不出去等制约条件,导致陆河青梅滞销,经常是成熟至烂在树上没人摘或贱卖。陆河现有一些加工企业,但相对低端,附加值小。
此次汕尾市青梅产业研究院落户陆丰,而不是以加工青梅为主的陆河伟能食品有限公司,无疑给陆河青梅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据称,广东东河酒业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陆丰市东海镇东河工业区,是一家民营制酒企业。依托该公司的研究院成立后,将围绕汕尾市青梅产业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咨询、服务等工作。
个人认为,随着陆河进入“高速”时代,青梅发展必须走产业化道路,尽快实现青梅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实施“陆河青梅”品牌战略,加强青梅产业规划和引导,使之成为有影响力和传承力的农业品牌,让青梅真正成为“致富果”;二是实施“科技兴梅”战略,积极扶持发展青梅加工企业,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运作模式,由粗到精,进行深加工,推动青梅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广东罗洞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陆河县水唇镇罗洞村挂牌成立,标志着罗洞“世外梅园”生态旅游景区将进入有序规模开发阶段。据悉,当地政府和罗洞村立足资源优势,致力谋划特色生态旅游景区,做大做强“梅旅游业”。
2015年11月8日上午,广东罗洞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2015年12月19日上午,汕尾市青梅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