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硕炫 于 2016-11-5 15:04 编辑
传承祠堂文化,丰富民俗活动 --记田墘陈氏“德聚堂”隆重举行重光周年庆典仪式 时序初冬,硕果飘香。田墘陈氏大宗祠“德聚堂”彩旗飘扬,醒狮起舞,礼炮鸣响,宾朋汇集。11月5日上午10时,红海湾开发区田墘街道惠潮梅三州十八县供奉先祖的陈氏大宗祠“德聚堂”隆重举行祠堂重光周年庆典暨“祠堂文化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这次陈氏大宗祠“德聚堂”重光周年庆典暨“祠堂文化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活动,惠潮梅三州十八县陈氏宗亲代表,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红海湾分会领导、学者,田墘街道范围内各姓氏的代表,共约1000多人参加。在庆典和揭牌仪式大会上,陈氏宗亲代表、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红海湾分会领导等分别在会上发言,同时举行了“祠堂文化研究基地”揭牌仪式。之后,与会代表还观看了该家族在大宗祠举行的“祭冬”民俗活动。 祠堂是一个家族供奉先祖牌位,祭拜祖宗的圣地,也是人们认宗归祖的地方,更是一个家族对族群进行“敦宗睦族、爱国爱家、传承先祖美德、励志成才”等方面教育的重要场所。“祠堂文化”的思想内涵丰富,它可以发挥教育、孝亲、议事、调解、互助等方面的社会功能。“祠堂文化”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祭冬”是地方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俗语说“冬至如大年”,冬至是中华民族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祭天祭祖的日子,古代皇帝在这天要举行祭天大典,老百姓要在这天向去逝的父母尊长祭拜。民间的祭祖活动叫“祭冬”或“拜冬”,一般在自家祠堂举行,向先祖献供品、冥纸等,子孙晚辈要虔诚向先祖行“三跪九叩首”大礼,由家族德高望重者诵读祭文等内容。在古代的民间习俗中,“祭冬”每个家族都很重视,特别是大族世家更是如此。以前,在外地的子孙一般“冬至”到时都要赶回家乡参加隆重的祭祖活动,本地长期以来就有“冬至无回无姆(老婆、亲情的意思)”的说法,其实就是强调了“祭冬”或“拜冬”的重要性。当然,“祭冬”这种民俗活动是可以提前举行,但是,这种活动不能拖后,因为本地有“敬祖在先”的说法。开展“祭冬”或“拜冬”这种民俗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祠堂文化”的内容。“祭冬”活动,让人们深切地表达了对天地、自然,对祖先的感恩之情,传达尊祖聚族的人伦大义,凸显崇尚祖德、尊老爱老的道德理念,实现聚族睦亲和谐相处的根本目的,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传承“祠堂文化”,丰富民俗活动。总体目的就是要人们感念祖德,不忘祖恩,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见贤思齐,表达儿孙的至诚孝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激励大家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有用之才。 “祠堂文化”、民俗活动有许多方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该承扬的,也是值得研究的,政府部门应该正确引导,乐观其成。当然,对于里面存在的“三纲”等带有糟粕的东西,应该持批判的态度,坚决弃除,保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好地教化百姓,传递社会正能量,维护社会稳定。
黄必增/图文 2016年11月5日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