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劳工时评 于 2017-7-10 11:56 编辑
汕尾是后发城市,百废待兴,所以在建设的地方非常多:公路、铁路、桥梁、市政工程、楼房馆所、公园会所……此起彼伏,连绵不断。这种现象,对老百姓来说,是城市振兴的标志;对官员来说,是建功立业,堆积政绩的好机会;对商家来说,是商机无限、大捞一把的绝好机会;对务工人员来说,是创造就业、增加收入的难逢时光。
在欣慰的同时,我们却总是耳闻目睹新建的工程反复修补的现象:汕尾大道的人行道地砖,铺了又拆,拆了又铺,有的地段两个月内铺拆三次;碧某园、银湖港等高层建筑的房子渗水、漏水不停出现…… 汕尾很多工程质量不好,反复修补,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汕尾工人(很多是来自全国一些地方的农民工)缺乏一种工匠精神,对做工的细节大大咧咧、马虎应付。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而在汕尾,很多工人在做个的时候,如果没有监督或者监督不专业,他们则马虎应付。对顾客、对业主的腰包精打细算,对工序却大大咧咧,对金钱则斤斤计较,对质量却麻木不仁。如果是包工,就只追求速度,忽悠质量;如果是算日工,则拖拖拉拉,一天的活两天干。一些业主请来个别陌生的工人,他们则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尤其年轻的农民工,干活不是好好干,而是以谋取暴力为目的。
一些工头,工程在没有拿到的时候,甜言蜜语,甚至花言巧语,信誓旦旦,拍胸脯、吹牛皮,说什么他们多么负责任,水平有多高,工艺质量有多好,叫业主一百个放心。
待到工程拿到手之后,还东食西宿,承揽这家,又承揽另一家,既没有按期完成工程,还拖拖拉拉,偷工减料,傲慢又偏见。你越是尊重他们,他们越是自大,你越是怜悯他们,越是同情他们干活辛苦,每次请他们来,除工钱高之外,还给食物油、茶叶,有抽烟的送烟,甚至对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还尽可能给他们讲道理,晓以科学知识,他们越是自高自大、我行我素。
有一次,请一个电工师傅来换稍微漏水的洗衣机接头,这位电工嫌麻烦,换上新水龙头后,直接把洗衣机的接头套上,然后就说好了。要了150元。新水龙头零售店是25元,接上去前后不到5分钟啊。贵是贵了,但洗衣服的时候,漏水更严重,水平这么差劲。还得自己重新拆开,再琢磨一下,再安装,才可以使用。
为什么汕尾大道地砖三番几次要翻修呢?,不是设计者的问题,不是承包商的问题,就是工人的问题。现在他们工钱是水涨船高,工艺水平却原地踏步,有的人还不情愿干活,在细节方面还耍伎俩,使小心眼。而且一些农民工拖家带口,老婆孩子一起上。这些不是经过正经培训的“工人”,他们的技术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汕尾真的需要工匠精神了。用良好的工匠精神去建设一个个可圈可点的建筑,让每一个建筑都成为百年工程,都成为后代敬仰的经典,而不是留下一个个贻笑大方的丑剧。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现阶段,汕尾最需要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