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804|回复: 3

[地方志] 海丰县沿革概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0 17: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429143019758[1].jpg 200953116425650[1].jpg 海丰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背山面海,毗临港澳,总面积1750平方公里。全县有16个镇,236个村民委员会,4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海丰县人民政府驻地设在海城镇。    一、置县起源与历史区划沿革
    海丰县为岭南所称望邑。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先民们已在东南沿海聚居生息。历夏、商、周至春秋战国为“南蛮”之地,也是“百越族”的一部分。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214年),秦平百越设郡县,次年设南海郡,置龙川、博罗等县,海丰地域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成帝元年,析南海郡之东为东官郡,海丰隶属东官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从东官郡的博罗县划出部分地区设置海丰县。据传因海丰地临南海,海产丰富,取意于“南海物丰”,称海丰县。海丰置县后,至南北朝均隶属东官郡。唐代属循州,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24年),海丰县擢升海丰郡。海丰郡管辖归善(今惠阳、惠东)、博罗、海丰、河源、雷乡(今龙川)、兴宁六县。唐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废置海丰郡,仍为海丰县。五代属越州,宋代属惠州,元代属惠州路,沿至明、清均属惠州府。
    海丰置县后,区域界限曾有变更。唐代武德五年(公元 625年),从海丰县划出部分地区设置安陆县(即原陆丰县的前身)。至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安陆县又并回海丰县。宋代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推行王安石“募兵制”新法,海丰县设八个都,有兴贤都、金锡都、杨安都、石塘都、石帆都、吉康都、坊廊都、龙溪都。当时的海丰县区域包括现在的汕尾市全境和惠来、普宁、揭西等部分地区。明代嘉靖年间,全县又分设 8都 30里 30图(见附表 1)。明代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从海丰县划出东部的龙溪都与普宁县部分地区合起来设置惠来县,海丰县存 7个都。清雍正九年(公元 1731年)农历四月五日,将海丰县所属的坊廓都、石帆都、吉康都等3个都划出来,设置陆丰县。海丰县存兴贤都、石塘都、杨安都、金锡都4个都,下设55约。(见附表2)
    二、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建置与变更
    辛亥革命以后,全国行政区划废除府、州的设置。民国三年至民国九年(公元1914年至1920年),海丰隶属于广东省潮循道(潮循道包括汕头地区和佛山地区一部分,共25个县)。海丰县设立 9个行政区:附城区(一区)、公平区(二区)、梅陇区(三区)、鮜门区(四区)、汕尾区(五区)、赤坑区(六区)、田乾区(七区)、捷胜区(八区)、可塘区(九区)。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广东省划分为15个行政视察区,海丰隶属第10行政视察区(第10行政区包括海丰、陆丰、惠来、潮阳、普宁等县)。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 1936年),广东省改为九个行政督察区,海丰县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海丰设立七个区:一区海城、二区公平、三区梅陇、四区青草、五区汕尾、六区赤坑、七区捷胜。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五月以前,全县设立6个区,45个乡,11个镇,794个保; 5月以后,又改设为4个大区,50个乡,10个镇。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以后,全县撤区分设为35个乡镇,辖582个保。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行政区划的建置与变更
    1949年初,粤赣湘边纵队成立,海陆丰人民自卫队改编为边纵东江第一支队第五团和第六团,2月1日,海丰县人民政府在海丰县赤石成立,蓝训才任县长,7月13日,我方接管海丰县城,海丰第一次解放,九天后,因敌方犯境我方主动撤出。8月9日,边纵东江第一支队五团政治处主任刘夏帆调任海丰县县长。10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进入东江地区扫荡残敌,10月11日,海丰县城宣告解放。10月18日,汕尾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11月底,海丰全境解放。
    1954年6月,海丰县人民政府改称为海丰县人民委员会。1967年3月,成立海丰县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4月,成立海丰县革命委员会。1983年,成立海丰县人民政府。
    1949-1952年12月,海丰县隶属东江区;1952年12月以后,海丰县改属粤东区;1956年3月以后,海丰县隶属惠阳地区;1958年12月以后,海丰县改属汕头地区;1983年9月以后,海丰县改属惠阳地区;1988年1月,汕尾市设立,海丰县隶属汕尾市。
    解放后,海丰县区域界线变更情况:1952年春,原属惠阳县(现惠东县)的小漠、元澳2个乡划属海丰县,1958年冬,原属惠阳县(现属惠东县)的高潭区改属海丰县,1962年7月,高潭区再改属惠东县。
    解放以来,海丰县行政区域经过划大区、乡,撤区并大乡、高级农业社、人民公社和政社分设,建立乡政权等阶段的沿革、变化和调整。调整和设置的情况如下:
    1950年,全县设立7个区和汕尾镇,辖5个乡级镇(海城镇、公平镇、联平镇、可塘镇、捷胜镇),44个乡。
    1952年冬,全县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全县调整为10个区,2个镇(汕尾镇、海城镇),辖145个乡。
    1953年,全县设立 12个区,1个镇(汕尾镇),辖2个区辖镇(海城镇、公平镇),135个乡。
    1954年,根据宪法规定,县、乡政权机构改称为县、乡人民委员会。
    1955年,农村生产高潮和互助合作组织逐步形成,全县成立初级社170个,参加农户5883户,占总农户的6.5%。
      1956年冬,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全县设立12个区、1个镇(汕尾镇),辖7个区级镇(海城镇、公平镇、梅陇镇、鮜门镇、马宫镇、青草镇、田墘镇),50个乡。内设20个中心乡,这是撤区并大乡的过渡阶段。同年,全县成立农业社559个,其中,高级社319个,参加农户81404户,占总农户的93%。
    1957年撤区并大乡镇,全县设立 28个大乡镇。其中,镇 3个,乡25个。同年,成立农业社718个,其中高级社513个,参加高级社农户72748户,占总农户的84%。
    1958年9月,撤乡建人民公社。全县设立 14个人民公社:海城、公平、梅陇、鮜门、红草、赤坑、田墘、捷胜、可塘、陶河、联安、东涌、汕尾、高潭。135个农业大队(不包括高潭公社大队数,下同)。
    1959年,增设圆墩、遮浪、马宫3个公社,全县有17个公社,216个农业大队。
    1960年,撤销圆墩公社改设为鹅埠、赤石 2个公社,全县为 18个公社,248个农业大队。
    1961年,全县改设为3个区:海城区、汕尾区、高潭区。辖2个镇(海城镇、汕尾镇)、30个公社(除原有设立的18个公社外,增设赤山、附城、联河、三新、渔业、黄羌、平东、香洲、芳荣、宝溪、大河、守望 12个公社),420个农业大队,44个渔业大队,17个居委会。
    1962年7月,高潭区所属的高潭、宝溪、大河3个公社划归惠东县,增设浅沙、仓刀、陈厝陂3个公社。全县仍为1个镇、29个公社,478个大队。
    1963年,全县合并公社,改设为1个镇,18个公社:汕尾镇、海城、三新、公平、黄羌、梅陇、鮜门、鹅埠、赤石、红草、马宫、赤坑、田墘、遮浪、捷胜、可塘、联安、陶河、东涌公社,176个农业大队,32个渔业大队,23个居委会,共231个。
    1964年春,汕尾镇划出香洲公社,全县为一个镇,19个公社,190个农业大队,37个渔业大队,23个居委会,共256个。
    1965年,恢复海城镇,撤销三新公社,增设小漠、莲花、大湖公社,全县有2个镇,21个公社,211个农业大队,28个渔业大队,18个居委会,共258个。
    1966年,全县有2个镇(海城镇、汕尾镇)、21个公社,231个农业大队,26个渔业大队,21个居委会,共278个。
    1967年至1973年,全县镇和公社的区划没有变化,大队数量略有变更,1973年,全县的大队数为282个。
    红草公社曾改称为东风公社,赤坑公社曾改称为向阳公社。
    1974年,增设城东、平东公社,全县有2个镇,23个公社;288个农业大队,23个渔业大队,20个居委会,共331个。
    1983年10月,香洲公社并入汕尾镇,全县有2个镇;22个公社,331个农业大队,30个渔业大队,37个居委会,共398个。
    1984年3月,全县开展政社分设,建立乡政权工作。全县设立4个区级镇(海城镇、汕尾镇、公平镇、梅陇镇),22个区,225个乡,9个乡级镇,4个国营农林场,1个县直大型水库(区级),不需设立乡政权的4个区级镇和梅陇农场,下辖20个居委会,25个农业管区,9个渔业管区。
    1985年3月,公平区并入公平镇,梅陇区并入梅陇镇,全县设立4个镇,20个区。
    1987年,全县开展撤区建乡镇工作。全县下设21个镇和3个乡。21个镇是:海城镇、可塘镇、赤坑镇、大湖镇、陶河镇、联安镇、梅陇镇、鮜门镇、小漠镇、赤石镇、鹅埠镇、公平镇、平东镇、黄羌镇、汕尾镇、东涌镇、田墘镇、捷胜镇、遮浪镇、红草镇、马宫镇。3个乡是附城乡、城东乡、莲花山乡。
    1988年1月,汕尾市及汕尾市城区成立;海丰县的汕尾镇、东涌镇、田墘镇、捷胜镇、遮浪镇、红草镇、马宫镇等七个镇划归汕尾市城区管辖。海丰县所辖镇14个,乡3个。
    1993年1月,附城乡、城东乡、莲花山乡等3个乡撤乡建镇。分别改称为附城镇、城东镇、莲花山镇。
    1994年8月,撤销西坑林场,设立西坑乡;12月,撤销圆墩林场,设立圆墩乡。
    1998年,全县开展理顺农村管理体制工作,乡镇场(水库)管辖的管理区办事处改为村民委员会。
    1999年12月,全县辖17个镇、2个乡。有村民委员会232个、居民委员会42个(不包括黄羌林场、梅陇农场)。
    2004年,全县42个“居民委员会”改称为“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5年,撤销莲花山镇并入海城镇;撤销圆墩乡并入鹅埠镇、赤石镇;撤销西坑乡并入公平镇。
    2006年底,全县辖16个镇。16个镇是:海城镇、梅陇镇、附城镇、联安镇、陶河镇、可塘镇、赤坑镇、公平镇、城东镇、黄羌镇、平东镇、鹅埠镇、赤石镇、鮜门镇、小漠镇、大湖镇。有232个村民委员会、4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黄羌林场4个村委会,梅陇农场7个管区。







附表1

明代嘉靖时期海丰县建置

都      别
里    数
村(约)数
兴贤都
2里
12村(约)
石塘都
6里
17村(约)
金锡都
5里
29村(约)
杨安都
2里
60村(约)
坊廓都
2里
171村(约)
石帆都
3里
26村(约)
吉康都
6里
24村(约)
龙溪都
4里
? 村(约)




附表2

清雍正九年(1731年)海丰县建置
都    别
约     乡
约  数
兴贤都
守望约、旗岭约、兴贤约、横港约、吊贡约、下埔约、渡头约、田心约、联峰约、石塘约、城关约、赤山约
12约
杨安都
鹅埠约、赤石约、东港尾约、石南约、银溪约、遵义约、北镇约、大安约、小溪约
9约
石塘都
石牌约、公平约、罗车约、松林约、九龙约、高沙约、上陇约、可塘约、罗山约、山脚约、西坑约、青湖约、下陇约、平岗约、嶂剑约、后塘约
16约
金锡都
仁和约、仁兴约、大德约、青坑约、田墘约、捷胜约、陶塘约、东涌约、湖田约、十八乡约、湖内约、北山约、竹围约、杨古埔约、径口约、汕尾东约、茅竹约
18约


楼主热帖
[站务管理] 再见了,汕尾市民网
[休闲生活] 这怪物是什么名堂呢?
[文化天地] 正字戏(剌梁驥)
[文化天地] 正字戏张飞归家
[文化天地] 正字戏-司马师带剑上朝
[文化天地] 正字戏-刘备投荆州

发表于 2012-4-19 14: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
汕尾市民  发表于 2012-4-19 14:41:51
新浪官方微博
好贴,绝对要支持下!!~~
发表于 2013-11-4 10: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全文拜读了。该文应由年青人读一读,才知道海丰沿革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