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邮储银行汕尾市分行关于警惕“征信修复”陷阱 守护个人信用安全及风险提示
黄煜东 傅财森
近期,多地出现不法中介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为幌子实施诈骗的情况。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渠道宣称“7天消除逾期记录”“内部渠道删除不良征信”,诱骗金融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部分消费者在缴费后遭遇中介失联,或个人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被非法盗用,甚至被要求“补交费用”“解冻账户”而二次受骗。
案例解读
深入剖析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骗局”的三个特征:
特征一:虚假承诺,骗取费用。以“内部关系”“银行直连渠道”为噱头,用“包成功”“快速修复”等话术吸引消费者,收取费用后失联。
特征二:诱导造假,转移风险。怂恿消费者伪造证明材料申诉,或恶意投诉金融机构,一旦被识破,消费者需自行承担法律后果。
特征三:盗用信息,二次诈骗。以“修复征信”为名收集敏感信息,用于非法交易或编造“修复失败”等理由诱导二次转账。
风险提示:
一是拒绝“付费修复”。官方征信申诉渠道不收取任何费用,凡是声称“花钱删记录”的均为诈骗。
二是强化信息保护。不轻易向中介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征信报告等敏感信息,警惕“直连央行系统”等虚假话术。
三是理性处理逾期:若因特殊情况逾期,主动与金融机构沟通协商,申请调整还款计划,通过正规渠道解决问题。
如遭遇征信诈骗,应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立即拨打110报警;若涉及法律纠纷,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来源:邮储银行汕尾市分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