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3697|回复: 0

[议政] 勋章让健康成代价,不值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长锁指导52岁的生命戛然而止时,中国篮坛失去的不仅是一位青训教父,更失去了一位本可继续培育无数篮球新星的引路人。这个本该在教练席上运筹帷幄、见证弟子们驰骋赛场的黄金年纪,却因晚期肝癌画上句号,这份痛惜背后,是一记敲在整个体育界心上的健康警钟——当“坚韧”成为从业者的勋章,我们是否早已在对事业的执着中,弄丢了守护一切的健康根基?
花圈.png
体育人的世界里,“咬牙坚持”似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信条。球员带伤上场被赞为“铁血”,教练熬夜复盘被视为“敬业”,徐长锁的职业生涯亦是如此:为了打磨杨瀚森的技术,他曾连续数月陪着弟子加练到深夜;为了考察青年球员,他辗转于各地赛场,常常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这种对篮球的赤诚令人动容,可当这份“坚韧”越过边界,便成了对身体的透支。确诊晚期肝癌前,他并非没有察觉身体发出的预警——持续的疲惫、莫名的腹痛,却总被“等忙完这阵再说”的念头搁置。直到病情失控,才惊觉那些被忽略的不适,早已是健康亮起的红灯。
八段锦1.png
在体育圈,这样的“忽视”并非个例。足球教练为了备战赛事,连轴转地研究战术、带队训练,三餐不定成了常态;体操队的康复师为了帮助运动员尽快回归赛场,常常加班到凌晨,连体检都要挤时间;甚至年轻的运动员,也会为了争取一个参赛名额,带着旧伤反复高强度训练。我们总歌颂体育精神中的“永不言弃”,却忘了“永不言弃”的前提,是拥有能支撑这份坚持的健康体魄。就像徐长锁,他想看着杨瀚森在NBA站稳脚跟,想培养更多像丁彦雨航、陶汉林这样的球员,可失去了健康,所有的期许与规划都成了泡影。
护士2.png
更令人深思的是,体育从业者对“健康”的认知,似乎总停留在“身体能扛住”的层面。他们熟悉运动生理学,懂得如何帮助运动员规避伤病,却偏偏对自己的身体格外“苛刻”。徐长锁指导曾为弟子制定科学的作息与饮食计划,提醒杨瀚森“别仗着年轻熬夜”,可到了自己身上,却总觉得“还能再撑一会儿”。这种“严于待人,宽于待己”的矛盾,恰恰暴露了体育界健康管理的盲区——我们教会了运动员如何保护自己,却忘了教会从业者如何守护自己的健康。
护士3.png
徐长锁的离去,不该只是一场悲伤的告别,更该是一次深刻的觉醒。对体育人而言,健康从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能长久深耕热爱领域的“基石”。就像赛场上的球员需要合理训练、科学恢复,教练与从业者同样需要给自己的身体留出“调整时间”:按时体检,别把小毛病拖成大问题;规律作息,别让熬夜消耗掉健康;适度放松,别让弦绷得太紧。唯有守住健康,才能有更多时间见证弟子成长,才能有更多精力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才能让那份对体育的热爱,延续得更久、更绵长。
风铃木1.png


如今,徐长锁指导的身影已远去,但他用生命敲响的健康警钟,该在每一位体育从业者心中长鸣。别让“坚韧”变成对身体的辜负,别让热爱的事业,最终因健康的缺席而留下遗憾——这或许是对徐长锁最好的告慰,也是对体育事业最负责任的守护。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勋章让健康成代价,不值得
[三唯论点] 汕尾人,请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
[三唯论点] 处处“寿而康”,人间胜天堂
[三唯论点] 汕尾什么时候可以超过汕头
[三唯论点] 汕尾各级学校,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务必以国内
[三唯论点] 要关爱农村老年人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