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2169|回复: 0

[论汕尾] 绽放在血色年代的铿锵玫瑰 ——革命星火吕楚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绽放在血色年代的铿锵玫瑰

     ——革命星火吕楚卿

戴镜兵

   
      1898年9月4日,海丰县海城区新南乡一间破旧的农舍里,一声啼哭划破寂静,吕楚卿诞生在这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命运的齿轮从一开始就无情转动,两岁那年,迫于生计,她被父母无奈地送给海城益子寮林厝的舅母家做童养媳。舅母家同样一贫如洗,年幼的吕楚卿在苦难中过早地学会了坚韧,14岁时,她就每日背着竹篓,踏着晨雾上山割草,瘦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一份重担。

       1916年,18岁的吕楚卿走进南丰布厂,成为一名织布女工。在机器轰鸣、棉絮纷飞的厂房里,她如同一株顽强生长的野草,凭借着超乎常人的聪慧与勤奋,迅速掌握织布技巧,成为厂里出类拔萃的织布能手。每次产品质量评比,她织出的布匹总是色泽均匀、纹路细密,稳稳占据榜首。不仅如此,她还心怀工友,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每当春天来临,细雨霏霏,棉纱常常粘结在一起,综排频繁发生故障。资本家借此克扣工人工资,这些大多身为童养媳的女工,少拿钱回家就要遭受家翁家婆的毒打。看着姐妹们红肿的伤痕,吕楚卿内心燃起愤怒的火焰,她恨透了这吃人的制度。于是,她总是起早贪黑,在昏暗的灯光下,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仔细修理综排,耐心解开粘棉,清除故障。工友们望着她疲惫却坚定的身影,满心感激与敬佩,从此“吕大姐”的称呼在厂里亲切地传开。


       1923年的夏天,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也点燃了革命的火种。彭湃同志委派马焕新、周育、李劳工等人来到南丰布厂组织工会。他们在简陋的厂房里,向工人们讲述着工人受压迫剥削的根源。吕楚卿坐在人群中,眼神专注而炽热,这些话语如同一道强光,穿透了她心中长久以来的迷雾。她第一次知道,原来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就能推翻那压在身上的剥削制度,迎来当家做主的曙光。她毫不犹豫地加入工会,并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工友们的信任,被推选为南丰布厂工会执行委员,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4年,吕楚卿接受华伦布厂的聘请,担任织布技术指导。她怀着满腔热忱,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工友们。在那8个月里,她不仅手把手地教导织布技巧,还与工友们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用真诚赢得了大家的爱戴,原本4个月的聘期也因此延长。


       1925年2月,东征军浩浩荡荡来到海丰,革命浪潮席卷而来。吕楚卿的内心被彻底点燃,她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活动。在演讲现场,她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全神贯注地聆听彭湃等同志的激昂演讲。那些关于国家命运、革命理想的话语,如同一颗颗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她深刻意识到,要为革命事业贡献更大力量,没有文化知识是不行的。于是,她一头扎进职工业余学校,白天在布厂忙碌工作,夜晚借着微弱的灯光,认真听课、做笔记。她的课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批注,工余时间也手不释卷。强烈的求知欲让她成绩优异,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成为职校里人人称赞的好学生。在知识的滋养下,她的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坚定了为革命奋斗终生的信念。


      1925年秋,在庄严的党旗下,吕楚卿握紧拳头,郑重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她和卓爱华积极培养、介绍先进女工入党,在南丰布厂建立党支部,壮大党组织力量。同时,她带领工人发起罢工斗争,响亮地提出“加薪减时”,实行“三八制”的要求。她作为工人代表,勇敢地走进县长办公室,恳请彭汉垣县长支持。在她据理力争和县长的有力支持下,资方最终屈服,罢工取得胜利。工人们欢呼雀跃,这场胜利不仅改善了他们的工作条件,更极大地鼓舞了斗志,推动了海丰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1926年秋,吕楚卿当选为海丰妇女解放协会第二届执行委员,肩负起带领妇女追求解放的重任。


       1927年4月下旬,乌云压城,国民党右派露出狰狞面目,大肆屠杀革命群众。在鉴湖召开的会议上,吕楚卿听闻吴振民揭露蒋介石的滔天罪行,义愤填膺,毫不犹豫地投身武装斗争。她深入工厂、街巷,发动和组织进步工人,为武装部队运输粮食、弹药,穿梭在危险的交通线上传递信息,还带领姐妹们张贴传单标语,用实际行动有力地配合了第一次武装起义。


       1927年10月,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号角吹响,革命战士们以排山倒海之势,打倒盘踞在当地的反动派,建立起红色政权,实行“工厂归公,耕者有其田”的伟大举措。南丰布厂由工人自主管理,吕楚卿被推选为管理委员会财政主任。为支援红色政权建设,她常常与杨素琴、许玉罄等人挑着沉重的布匹,翻山越岭,到赤山等乡推销。她们顶着烈日,走村串户,汗水湿透衣衫,却从不喊累。在她们的努力下,资金周转加速,缓解了苏维埃政府的财政压力。


       在这段峥嵘岁月里,吕楚卿在县妇女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海丰妇女解放协会第三届执行委员。随后,她受党指派,前往赤石区苏维埃担任妇女主任。赤石乡间,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走进一间间农舍,与农妇们坐在简陋的院子里,拉着她们的手,促膝长谈。她用朴实的语言,讲述革命的意义,启发农妇们保卫新生政权的自觉性。在她的感召下,赤石的妇女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扛起扁担运输粮食,有的穿梭在山林间担任交通员,还有的拿起武器,勇敢地走上战场,成为革命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928年1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三日),海陆丰保安司令蔡腾辉率领保安队气势汹汹入侵赤石。吕楚卿临危不惧,迅速动员妇女群众,为工农武装提供后勤支持。她们帮忙运送弹药、照顾伤员,还组成啦啦队,在战场上呐喊助威。在她们的全力支援下,工农武装斗志昂扬,将蔡腾辉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1928年3月中旬,贼心不死的蔡腾辉卷土重来,再次进犯赤石。组织上紧急通知吕楚卿等人转移。面对敌人的逼近,吕楚卿神情镇定,深知党的文件关乎无数同志的安危,她小心翼翼地将文件收藏起来。敌军攻入赤石圩时,千钧一发之际,她迅速背起未藏完的文件,与赖淑芳、周振芬、王素蓬等人沿着偏僻小路突围。跑到下碑渡口,她们乘船到达对岸后,果断将渡船推上岸,同时向对岸撒出传单,高呼革命口号。蔡腾辉部官兵望着对岸,气得暴跳如雷,却只能望洋兴叹。
在残酷的反“围剿”斗争中,吕楚卿带领妇女武装队伍,在赤石的崇山峻岭间与敌人周旋。


       1928年4月(农历三月),她带着赖淑芳、王素蓬、周振芬前往内尖水。途中遭遇蔡腾辉部队围乡,情况万分危急。吕楚卿急中生智,和赖淑芳等人混入扫墓的人群,手持香烛,假装虔诚扫墓。她们低着头,心跳如鼓,却强装镇定,巧妙地避过了敌人的搜捕。随后,她们钻进荆棘丛生的山岭,衣服被划破也顾不上,一心只想完成任务。快要进内尖水乡时,吕楚卿发现衣服破损严重,便在树丛中拿了几条外裤替换。进乡后,她第一时间把钱交给乡妇女干部,嘱托转交晒裤的群众,并坚持剪新裤穿。她这种严守纪律、秋毫无犯的作风,深深感动了群众,赢得了大家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赤石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与敌人展开了顽强斗争。


      1928年6月(农历五月),为分化瓦解敌人,扩大革命力量,吕楚卿与徐国声、叶振成、赖淑芳等人前往多祝乡开会。在漆黑的夜晚,山路崎岖难辨,他们迷失了方向。四周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他们又饥又渴又累,疲惫地蹲在山坡边休息。吕楚卿心急如焚,想到党的指示还未传达,毅然站起身,在山坡上极目远眺。终于,她看到山下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如同暗夜中的希望。她和徐国声朝着灯光走去,发现竟是多祝的民团长在娶媳妇。吕楚卿灵机一动,带着徐国声进入民团长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向民团长讲解革命道理,劝他与乡民们一起对抗敌人。民团长被她的真诚和智慧打动,拿出丰盛的酒菜宴请他们,还拿出衣服、鞋袜让她们更换。吕楚卿坚守原则,为维护党的形象,强忍饥饿和寒冷,婉言谢绝。民团长深受触动,当场表示不再为国民党反动派卖命。第二天,国民党围乡时,民团长将吕楚卿等人藏在家中,等敌人撤退后,又安全地将她们转移,并召开乡民会议,精心部署打击敌人、保护夏收的计划。


      吕楚卿不仅在革命斗争中英勇无畏,在生活中也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她生活严肃,作风正派,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同志关怀备至。同志们遇到困难,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年纪小、缺乏生活经验的同志,更是得到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大家发自内心地尊重她,亲切地称她为“革命大姐”。东江特委陈子歧同志也对她敬佩不已,称赞她是“革命的慧星,照到那里,那里就得到光明和幸福” 。


       1928年秋,吕楚卿与徐国声在赤石大安峒喜结连理,但她心里始终记挂着长期一起工作、年轻体弱的陈汉英。她向组织申请,让陈汉英能与他们在一起生活。后来,陈汉英在东坑做交通员时,全身长满疥疮,脓血把衣服粘得硬邦邦,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吕楚卿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短裤送给她。陈汉英疥疮痊愈后,又身患重病,全身浮肿。当时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严密封锁,药品极其稀缺。吕楚卿不顾个人安危,冒险越过敌人的封锁线,辗转来到多祝圩,历经艰辛购回二贴药,将陈汉英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1928年10月6日,吕楚卿、郑振芬参加了中共海陆惠紫四县县委在三坑召开的会议,此次会议决定成立四县临时特委。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吕楚卿当选为海陆惠紫特委妇委,肩负起领导四县妇女粉碎敌人“围剿”的重任。她巧妙地利用各种关系,通过上山割草的进步妇女和杨素琴的儿子林情,将传单和重要资料藏在草里,传递给杨素琴、蔡琼瑶、马宫婵、林素慧等地下工作者。同时,她深入附近乡村,发动农妇参加武装赤卫队,保卫夏收、秋收的劳动果实,坚决打击伪民团的武装收租队。在她的努力下,革命形势逐渐好转,海城、汕尾、公平、梅陇等镇的地下党组织积极行动,领导群众骚扰敌人,破坏电线,抗缴苛捐杂税。革命传单如雪花般铺满闹市,搅得敌人寝食难安,坐卧不宁。然而,敌人不甘心失败,更加疯狂地在全县范围内展开大检查、大搜捕,白色恐怖笼罩大地。


      1929年3月(农历正月三十日),海陆惠紫特委和海丰县委在银瓶山的石洞召开会议。那天,浓雾弥漫,乌云低垂,能见度极低,放哨的同志难以看清远方的情况。突然,敌人从伍狮垭和惠阳两个方向,如恶狼般向银瓶山扑来。特委的同志们急忙隐蔽在石洞中,大气都不敢出。敌人漫山遍野地搜索,步步逼近树丛内特委多数同志藏身的石洞。千钧一发之际,在另一个石洞的吕楚卿发现了危险,她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冲了出来,一边奔跑,一边大声呼喊,成功引开了敌军。敌人被她吸引,朝着她追去,特委的几位同志因此得以安全转移。


     吕楚卿不幸被捕,被关进海城监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昂首挺胸,毫不畏惧。敌人妄图从她口中得到地下党组织的名单,她慷慨激昂地回应:“地下党组织的名单我知道,但你们永远也得不到它。”狡猾的敌人将被捕入狱的黎惠芬等几位地下工作者带出来,恶狠狠地对吕楚卿说:“我们已抓到了你们的共产党。”并质问她是否认识这些人。吕楚卿心中只有对战友的关爱和对革命的忠诚,她坚定地说:“我不认识她们,她们不是共产党,我只知道我自己是共产党员”,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亡的威胁独自承担。


       敌人恼羞成怒,对她施以“飞机吊、铬铁、泼冷水”等惨无人道的酷刑。吕楚卿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身上伤痕累累,但她始终咬紧牙关,怒目而视,怒斥敌人:“你们这些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决没有好下场!”敌人又一次用“飞机吊”将她高高吊起,还用棍子残忍地打断她的腿骨。剧痛让她几乎昏厥,但她强忍着,一声不吭。敌人一无所获,最终判处她死刑。


       1929年农历二月初五,天空阴沉,寒风呜咽。两个敌兵押着吕楚卿走向刑场。她步履蹒跚,却依然挺直脊梁,从容地整理好头发,用尽全身力气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枪声响起,吕楚卿倒在血泊中,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一刻。但她舍己救人的崇高品德、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被她拯救的黎惠芳等同志,一生都在怀念她,传颂着她的英雄事迹,让吕楚卿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绽放在血色年代的铿锵玫瑰 ——革命星火
[三唯论点] 燃尽生命之光 ——范照南的革命征程
[三唯论点] 青春热血铸丰碑 ——蔡俊的革命壮歌
[三唯论点] 铁血丹心照东江 ——彭桂的革命传奇征程
[城事报料] 倾力推动红色文化传播——记红色文化学者戴镜
[城事报料] 《红珊瑚》首发式暨系列“红书”捐赠活动在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