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
查看: 26455|回复: 1

[陆丰] 扎根山村乐奉献—— 广东省师德标兵钟泉钦侧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30 11: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六年前,背井离乡的他来到了陆丰的一个偏远山区小镇陂洋镇中心小学;十六年来,他用真情和坚持让这所山区小学开出了希望的花朵,为山区的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展翅高飞;十六年后,他用热血和汗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既成就了自己,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赞誉。他,就是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师德标兵的陆丰陂洋镇中心小学教师钟泉钦。

“当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那渴求的眼神,我心里便觉得,这就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工作。”

十六年前的陂洋镇中心小学交通闭塞、环境恶劣。当时学校条件简陋、水电不通,很多外地教师都不愿意到那里任教,而钟泉钦却甘愿留了下来,他说:“当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那渴求的眼神,我心里便觉得,这就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工作。”于是他选择了扎根大山、教书育人,这一扎就是他的半生。

当时的陂洋镇中心小学条件简陋,只有一栋用石条砌成的教室,经过雨水的洗礼,墙壁已经泛黑,很多地方泥沙已经脱落,操场上长满杂草。没有宿舍,钟泉钦被安排住进了学校的传达室,室内面积狭小,还要自己去买电表和安装线路。在酷暑天那小小的房间就如火炉一般,有时深夜热得实在难受他便干脆把房门打开,在这样的小火炉里他足足住了两年。后来学校把他安排住进了十来平方的破旧瓦房里,这瓦房虽然没有那么热了,但是遇上个台风暴雨就摇摇欲坠,让人担惊受怕。每天上完课,还要走二三十分钟的山村小路去集市买菜,自己煮饭菜。最让他头痛的就是初来乍到,语言不通,听不懂潮汕话,更加不会说,去买菜还要闹笑话,只好请同事帮忙把菜买回来。为了能尽快地适应那里的环境,钟泉钦一有空就缠着同事教他讲福佬话。

面对如此多的困难,他没有屈服,仍然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在困难面前他工作更加勤奋努力,很快便担任了学校的大队辅导员,成为校长的得力助手。上任后,他勇挑重担,主动担任了高年级的班主任和任教语文课直到现在。钟泉钦认为班主任工作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作、是全方位育人的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他以坚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努力探索育人规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育人方法。即围绕一个“勤”字,突出一个“爱”字;“以爱心感人、以耐心育人、以闪光点转变人、以集体活动培养人”。钟泉钦在日常教学中用崇高的人格感化学生。他从不无故缺一节课,经常与学生一起参加升国旗、打扫卫生、出操等集体活动。在学生心目中,他总以“勤勤恳恳工作、实实在在做人、无怨无悔奉献”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就这样,他不动声色、潜移默化学生,用师德营造校园乐土、用行动践行职业信念。他认为尽管山区教育资源有欠缺,但不能缺少高尚纯洁的品德;尽管山区教育环境没什么,但不能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他凭着爱心与奉献,热情与坚持,扎根山区教育教学。

钟泉钦因为工作出色,曾经有好几个县城学校的领导主动联系到他,想帮忙把他“挖”过去;曾经也有调回家乡(五华县)工作的机会;曾经有在深圳做生意的大老板来找他,想让他去深圳发展,帮忙打理公司。但是他不愿意舍弃自己热爱的事业,都一一回绝了。

“教书育人,应“情”字当先、严慈相济。”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所至,金石为开。”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钟泉钦说:“教书育人,应“情”字当先、严慈相济。”

陂洋镇特殊的自然环境,使贫穷落后的村民们很多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很多在家的孩子要么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要么就自己照顾自己。钟泉钦身为班主任,他把自己定位为既是老师,又是家长。他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疾苦。在学校,钟泉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补习;在生活中,哪个孩子感冒发烧,他便急着带孩子去看医生抓药。只要听到哪个孩子想要辍学,他就急着找家长谈心,希望家长能让孩子继续念书;见到哪个单亲家庭学生有困难,他就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扶孩子们一把。如学生朱泽付从小就失去父亲、母亲改嫁,这孩子在学校顽皮捣蛋、爱打架、目无师长。钟泉钦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多次到朱家做思想工作、送学习用品,平时在生活上给以帮助、在学习上经常给以指导,在钟泉钦的细心教育下,他变成了一个尊师守纪、团结同学、爱帮助人的好孩子,如今还是名少先队骨干。

在班里还有个小男孩,他常常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在僻静处发呆,小小年纪失去童真,没有了笑声。不想学习、不爱交友,孤独不合群。钟泉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着疑问走进了这个小男孩的家,家里的一切让他愣住了。残破不堪的房子里,一个70多岁的老人正在做饭,小男孩帮着生火。他从老人那里了解到:孩子的父亲沉迷赌博,整天在外不回家,母亲也出去打工了。钟泉钦听了,心里难过极了,他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这孩子作为帮扶对象,给他爱心、关心。于是他经常找小男孩谈心,给他买学习文具、讲解作业,一步一步地打开了他的心扉,使久违的笑容重回小男孩的脸上。

也曾有位家住田仔村的走读生,那个村距离学校有8公里,从他家到学校这段山路非常难走,遇到下雨天,骑车还有可能会滑下水库。当时这陈姓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每到周末就要踩自行车回家,由于上学的路途比较遥远,遇上刮风下雨就更加不安全,因此家长想让他辍学在家。钟泉钦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周末让这个学生和他一同吃住,还时常给他一些生活费、给他补习功课,教给他一些做人的道理,使他顺利读完中学。如今这个学生在深圳一家大工厂当主管,时常会来个电话问候问候恩师。

去年秋季开学前几天,学校领导找到钟泉钦,说安排他做五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课,他一口答应。即便他清楚地知道这个年级的孩子们在学校是出了名的捣蛋,很多老师都拿这帮小家伙没办法,都不敢去惹这班调皮鬼,并且这帮小鬼们的成绩也是非常的不理想。

开学后,当钟泉钦第一次走进这个班时,被眼前的一幕愣住了,班里每个学生都坐得特别的端正,都睁大双眼盯着他,原来有些小家伙从别的老师嘴里打听到钟泉钦要做他们的班主任了,都很高兴。钟泉钦当即表扬了这班小家伙,说他们开学第一天就表现得很好,希望他们每天都做得这么好,甚至要做得更好;更希望他们把以前的坏习惯和坏毛病都改掉,做让老师们都喜欢的好学生。放学后,学生们围着钟泉钦说好久没有听到有老师表扬他们了,并各自表态说以后要做个好孩子,开学的第一天有了良好的开端。

第二天,钟泉钦便开班会民主投票选出了班干部,制定了班规和奖优制度,让孩子们互相监督、互相关爱、互相学习;树立榜样,向榜样学习、看齐。他多用褒扬引导法,对学生经常给以表扬、激励。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促进全班同学上进。

渐渐地,班里有了很大的变化,班干部工作非常地积极,纪律有了很大的好转,学习也有了起色。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班小家伙没有让他失望。一个月后,很多老师都说这个捣蛋班级变了个样,课堂纪律变好了、教室干净了、也爱学习了。

在教这个班的一个学期里,钟泉钦说让他欣慰的是每天早晨都会有学生主动帮他打扫阳台、楼梯和倒垃圾。学期结束,钟泉钦自己掏腰包,拿出一点钱来奖励给“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和一些有进步的孩子们,他说自己掏钱奖励学生,不是为了出什么风头,而是告诉孩子们有付出必有回报、有耕耘就有收获,希望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上不断地努力进取。

暑假放假,这帮小鬼还来问钟泉钦下学期是否还教他们,当孩子们听了肯定的回答后,马上高兴地跳起来把钟泉钦抱住,钟泉钦很感动,这是学生们丰富的感情回流!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钟泉钦如是说。他觉得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对于新课标环境下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至于落伍;他觉得不能只当一个教书匠,而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为了教研需要,他除了自掏腰包买下大量教育教学参考资料、订阅各种报纸杂志、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材教法。还积极参与学校、镇和市里举行的“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教学案例分析”等教研活动。如今他还报考了福建师范大学函授汉语言文学专业,他想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增加自己的知识,以便更好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上、更好地发挥在孩子们身上,让每个孩子都掌握更加多的文化知识。

钟泉钦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论文《完全教育中的“特殊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浅谈》和《激趣与语文课教学》,并且还发表在教育刊物上。2014年他撰写的论文《浅谈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在广东省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钟泉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多年来,他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狠下功夫,努力做到教学思想领先、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特色鲜明,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他舍得在“磨好课”上下功夫,在上好每一堂课上花力气,他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在深入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每一篇教案,尽可能上好每一节课。在课文教学中,他认为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他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自己走进课文,自己去捕捉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找到自己想要的;他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开口、各抒己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经常指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语基比赛、诗歌朗诵等等,学生获镇、市级奖40多人次。他所带的毕业班班风良好,每学期都被评为“文明班级”和“先进班集体”。他教的学生中有4人接过他奉献精神的接力棒,成为他的同事,扎根山区教育;有4人在珠三角教书,其中一人获得“东莞市教坛新秀”称号。所有的这些都是钟泉钦用关爱的甘泉浇灌春苗,用心智的灵光照耀青少年心房的结果。

有播种就有收获,2002至2015年,他先后获得“陆丰市优秀辅导员”、“广东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陂洋镇优秀教师”、“陆丰市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和“广东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人生的精彩华章。面对荣誉,他不骄不躁,用他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我所追求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在育人道上留下自己踏实的脚印。”(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陆端华)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汕尾资讯] 汕尾渔港实现“一港一章”全覆盖 规范渔港管
[汕尾资讯] 【市供销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汕尾资讯] 城区举办高校毕业生秋季招聘会
[汕尾资讯] 全国政协调研组来我市调研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汕尾资讯] 教育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我市举

发表于 2015-8-30 15: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