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274|回复: 7

[黎明书院] 2015年黎明书院“我的家乡”征文比赛一等奖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7 22: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硕炫 于 2016-2-17 22:20 编辑

           怀念家乡露宿的往事(散文)
                                                  
         那是一个叫做“计划经济”的年头,“厝边头尾”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贫乏几乎习以为常。80年代初,我们联安村几名“敢吃第一个螃蟹”的干部自己悄悄承包起了柴油发电,我家就非常“奢侈”的成为较早通电的家庭之一。但是由于电力负荷极为有限,偌大个村,只能分片轮流用电,屋里一盏白炽灯亮一夜黑几天,还时不时的跳闸,闪闪熄熄,忽明忽暗。大热天的,连风儿也倦怠得吝啬起来,入夜,没有风光顾的屋子里,睡觉都成了问题。没有风,没有风扇的夜晚,露宿,便成了我们这些黄毛丫童和大人们对付“桑拿天”的看家本领。
     当乡村袅袅的炊烟被夜幕悄然覆盖的时候,父亲赤膊拿起笤扫把将旷町的沙土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泼上一盆井水散散热。不一会儿,我们便可以在干净的地板上铺铺板、盖草席了。
     乡村的夏夜,黄麻丛中,蛙声一片,萤火点点。夜,出奇的黑。我常常和父亲仰卧在草席上,望着满天的星星,无尽的遐想,脑海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哪颗是牛郎星、哪颗是织女星,哪颗是北斗星,我顺着父亲的指向辨着、数着、畅想着。母亲总在一旁轻轻地为我们匀匀的摇着蒲扇,一阵阵凉风随着母亲有节奏感的手势飘送,那风儿,是凉爽的,更是暖心的。那些平淡、朴素而静谧的夜晚,父亲每晚总会给我们“讲古”:从盘古开天,吴刚砍树到西游取经,从三国演义到东周列国再到他自己拉大网遇险的奇异经历——幼小的心灵是那样的容易满足,这时候,总觉世界清凉,静如天籁,听着听着,我们就睡着了……
     最有意思的是夜半醒来,夜空特别的清朗,不觉有些凉意,寥落的狗吠或鸡啼使乡村显得格外的静寂。父亲那富有节奏的打鼾声和四周田野传来的蛙声与不知名夜虫子发出的奏鸣叫声,巧妙地合奏成一曲《乡村夜半奏鸣曲》,这又恰好成了我的“催眠曲”,今天想来,那绝对是一种天籁之音!  
    夏夜多骤雨,而有惊无险的就当数夜半下雨了。有好几回,睡意浓浓中被父亲唤醒,被子、枕头、草席通通被雨水淋湿,父亲忙着把蚊帐、铺板赶快往里屋撤,而我,只能呆呆地站在屋檐下,睡眼朦胧中竟忘了找拖鞋——记得有一回,下半夜的雨来得好疾,我睡得正沉正香,“林啊,林啊!雨来啦,雨来啦!起来、起来、快快起来……”父亲喊破喉咙半天才把我给唤醒,不想在隔壁旷町露宿的武伯以为是他“讨海”的“大网脚数”来提醒他“拉大网”时间到了,连声应道“来啰来啰!”
    就这样,记不清多少个夜晚的露宿,伴着我从懵懂童年走进青葱少年,从一个夏天走到另一个夏天。从什么时候不再露宿呢?我真是记不清了。只依稀记得最后一次露宿是在一个中秋之夜,夜,出奇的黑;月,出奇的圆。尝过母亲准备的唯一的“广泰”五仁饼,听着父亲《嫦娥奔月》的故事,枕着月光酣然入梦……                 
                                  作者:黄隆林
                (版权归黎明书院所有,未同意不得转载,否则追责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回祖籍故里重温峭山公教诲
[文化天地] 收养一只晚上飞来的小虎皮鹦鹉
[三唯论点] 闲聊年轻人“不愿生孩子”的几点核心原因
[三唯论点] 应警惕“宗教商业化”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
[城事报料] 汕尾市城区江夏文化研究会召开高考奖学金工作
[文化天地] 黄旭华院士追思会暨骨灰安放仪式在家乡田墘举

发表于 2016-2-17 22: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几十年前往事,细致入微的描写,反映当年农村的生活风貌,读来很是亲切,文字功底好!
发表于 2016-2-18 10: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欣赏
发表于 2016-2-18 11: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
发表于 2016-2-18 17: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的夏夜,黄麻丛中,蛙声一片,萤火点点。夜,出奇的黑。
发表于 2016-2-18 17: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风大网佬 发表于 2016-2-17 22:33
几十年前往事,细致入微的描写,反映当年农村的生活风貌,读来很是亲切,文字功底好!

对。很好,同感
发表于 2016-2-18 20: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发表于 2016-4-26 13: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