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
查看: 43861|回复: 2

[城区] 福泽一方——汕尾关帝庙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30 22: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190330224833.jpg 微信图片_20190330224842.jpg

        每次踏进位于三马路东段的关帝庙,总被它那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福射的无量、民众的感念、民俗的生动,以及气势宏伟的建筑风格所震撼,于是凭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粗浅之说,聊表敬意。

百年庙宇的兴起

追溯位于市区三马路东段关帝庙的历史,首先要从位于市区西侧的坎下城讲起。坎下城,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史料记载,为抵御倭寇、海盗烧杀抢掠,朝廷大臣叶高标经向崇祯帝奏准,在海丰南部海边建筑坎下城,驻兵防守,巩固海防,这对保护中外商船进出汕尾港的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在城内建了一座关帝庙作为镇守之神。

坎下城的前身曾叫水寨和坎下寨。寨的前方当时还是一片大海,但有一条“沙舌”即沙坝从坎下城往三马路这个方向伸延而来,地势如一条龙脊骨拱起,形成东南向西北倾斜的走势,成了汕尾港地势较高的中轴线。后来却成了“开埠的脊骨地”——先前这里一片荒凉,就在建坎下城的第二年,在该城的东面约四五公里(即现在三马路东段)之处又兴建了一座关帝庙,庙的前方就是港口码头,由于靠港的船只和当地民众前来朝拜关帝庙的人越来越多,而逐渐搭建了做卖买的棚寮货栈和住宅,并由于较早期的潮商、客商和广府商的迁入与本邑殷富地主的加盟,便在这里形成了汕尾港的古商埠。据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修整汕尾关帝庙前街碑记”记载:“汕尾一镇,舟楫云屯,商旅雨集,亦海邑一大区会也……”至民国初期规划建设了三马路、二马路等周边街道的椅楼式建筑商铺,更是如虎添翼,已发展成为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和广府文化等广东三大文化最为集中规模的“商圈”,从此历史悠久的“商街长廊”三马路、二马路等便成为名符其实的“小香港”而四海皆知。这大概就是汕尾港以三马路关帝庙为中心逐渐扩展成为“百商开泰”的规模走势。

它承载了多少代人的记忆与祝愿

关帝庙与古埠的商业文明和浓郁的人文气息,随着岁月的久远,其灵验传奇的故事、以及当年因庙而兴起的繁荣的景象、百年老店,就像一张张永不褪色的老照片,永远定格在诗一般的史册上,凝聚了多少代人的美好记忆、怀念与祝愿。

女画家欧淑敏创作的关公像赠送关帝庙:

微信图片_20190330224847.jpg

今年90岁的老船工黄伯,他与父亲,还有儿子一家三代都在这里当过修理、造船的船工,黄伯现仍居住在码头街。还有84岁的陈伯,在他的祖父那一代就从田乾落脚汕尾,当时在打铁街打造船钉、铁器等。另有一位与他们年龄相仿的苏伯也是从小在此地长大,这几位老人一生都是未曾离开过这里。他们回忆起三马路、二马路当年的繁华,无限感慨。陈伯说,小时候他们是听着有关“关帝庙”的故事长大的。据说,明崇祯十年(1637)农历五月十三日,是坎下城建成后迎来的第一个关帝诞,为表庆祝,坎下城举办了关帝君神像出巡活动,队伍行至大街(三马路)东段停下来休息时,周围的信众乘机前来朝拜。相传就在此时,突然一阵狂风雷鸣,霎时倾盆大雨,那气势仿佛如天上有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一样。可一会儿却风平浪静,彩云飘飘,天气晴朗。众人准备抬起关帝君座轿打道回府,可这时候轿子却被牢牢钉在地上一样,任8位抬轿人使尽力气,就是抬不起来。当时围观的信众感觉到关帝君要在此坐位之意,于是乡绅耆老和信众沐浴焚香,择定此地为宫址,遂建了这一座关爷宫(关帝庙)。

老人们都说关帝庙周边是他们几代人儿时的乐园,这座历史悠久的神庙,镇守、庇护着这里的黎民苍生,带给了人们以无限的感念和难忘的记忆。因为庙宇在闭封自守、精神生活贫乏的过去,作为当时最为开放的公共场所,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祈求平安的地方了。由于各种庙会庆祝、神诞祭祀、谢神做戏等等活动大大地活跃和丰富了当地民众的精神生活,并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不断的发展而演变成为今天丰富的民俗文化。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景仰神明并不一定就是迷信,而是一种朴素的精神认同和行为皈依:如妈祖的慈悲为怀、关公的忠义正气等等,已深入民心,形成一种精神的敬仰和崇善的乡风文明。

住在新厝黄的黄伯等老人回忆说,这里白天热闹非凡,晚上经常有戏看,戏台下各种美味小食更令他们念念不忘。而且一俟天黑,他们就要拿着草席到关帝庙、安美妈祖周边的空地上霸位,许多人晚上都睡在这里,因为那个时候大家住的房子都不宽敞,生活也不宽裕,但大家凑在一起就是开心!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即使他们的儿子、孙子随着时代的开放或出外工作、经商,或迁居外地,但他们从小在这里长大,老街商行,古庙香火,锣鼓大戏,弄狮比武、台下小吃等等童年的乐趣、人文的滋养,已植根于心灵深处,令他们无论在走到哪里、离家有多远,永远有一份心的牵挂!因而,当关帝庙复兴重建之时,人们踊跃捐款。据了解,这座庙宇建设已投资了数千万元。而每一分钱都是来自当地信众的乐捐,特别是那些老板、企业家、商人等慷慨解囊,包括对修路、建校、扶贫、助学等公益事业,他们都很热心参与,凭的就是那一份热爱家乡的款款深情!

居住在关帝庙周边的老前辈们说,他们从小在这里长大:

微信图片_20190330224851.jpg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百善孝为先,母亲【邱爱梅】突患重疾心力衰竭
[城事报料] 谁是流量王 拍视频赢IPHONE16--四季水案抖音
[城事报料] 《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11月1日起施行
[城事报料] 关于开放学校空地作为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临时
[热点资讯] 广东省湛江市委原常委、统战部部长钟力严重违
[城事报料] 海丰多家医院被处罚!

发表于 2019-3-31 22: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好文章,从另一个侧面更真切地了解汕尾近代史,值得汕尾网友深入学习。
发表于 2019-3-31 23: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同时也呼吁一下当局,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多换位思想,尽量为本地的原居民着想,多保存一些具有大家集体记忆和本地文化底蕴的建筑物,
对于去年汕尾城市更新,把凤山妈祖广场外很多大树通通砍掉,秋风颇感遗憾和可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