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汕尾建市以来,对汕尾地区的历史研究,特别是红色文化的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平心而论,这对于促进汕尾文史研究的发展、提高汕尾地方史的研究水平,具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汕尾地方文史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严重的不足。
总体上,汕尾文史研究水平还不高,研究机构还很少,研究人员还不多。存在重复研究,还局限在低层次的研究水平上。
当前我市文史研究还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政府热,民间冷。特别是关于红色文化研究这方面,政府热切期待与号召,但民间冷冷清清。政府热,主要是政绩工程所致。所以我市文史研究内容还是以政治史为主,而汕尾经济史、文化史、科教史、生活史的研究非常薄弱,好多领域还是空白。
其次,历史研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一是文学大于历史。文学可以借助联想与想象两根翅膀,开展情节。而历史是科学,不允许想象。但是,纵观汕尾地方文史著作,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一个历史人物、一件历史事件,越到后来,就越是丰富多彩。这是很不正常的历史研究。二是传说高于科学。科学是1+1=2,容不得半点虚假与道听途说,但当前我市的文史研究,很多课题与科学格格不入。三是家族文史大于地方文史。一些烈士如果家族势力大,名声就大,这些烈士在社会地位就高;如果烈士没有后代,那么就湮灭无闻,默默地躺在地下,只见证地下的烈火运行,很难见天日。比如海丰县联安镇亚前彭村,该村十几位烈士长期被忽悠、被淡忘,后来经过有关人士的奔走疾呼,又推荐给政协委员以“提案”的方式,才引起上级的重视。又比如海丰天雷队队长江国新,没有后嗣,虽然当年的江国新骁勇善战,屡建战功,令敌闻风丧胆,但牺牲得早,所以,至今在百度上也搜索不到他的任何事迹。第四,红色文化成为某些地方、某些人谋取利益的烟幕弹与护身符。红色文化村在近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现,一些人不是为了继承烈士精神,发扬革命传统,而是利用红色招牌,向上级要经费,向扶贫组织要扶贫济困资金。
挖掘汕尾地方文史,促进汕尾的精神文明建设,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我们要把握好标准,以宽阔的胸怀和深厚的研究,来书写汕尾的历史。只有这样做,汕尾的文史研究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服务汕尾的经济、社会建设,才能促进汕尾文化的发展,进一步让海陆丰亚文化在岭南文化中发扬光大,才能进一步振奋汕尾人民精神,活跃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才能让汕尾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的璀璨夺目的明珠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