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革命简史 戴镜兵/文
在蒋介石、李济深相继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的危急关头下,海陆惠紫人民在东江特委的领导下,为了挽救革命、挽救党,决定用革命的武装反击国民党右派的白色恐怖。
4月26日,刘琴西率领1000多农军攻打紫金县城,旗开得胜,大快人心。5月1日,农工救党军在吴振民、彭桂的率领下,攻打海城取得胜利。陆丰左派县长与农工救党军合作,宣布起义。5月1日,海陆紫同时宣布成立临时人民政府。各县分别发表政治宣言,声讨蒋介石破坏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提出召集人民会议,组建人民政府,肃清反动势力,取消苛捐杂税,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等政纲。
5月9日,敌人大军压境,农工救党军退出县城。5月下旬,潮汕地区的农军与海陆紫农军在陆河新田会合,地委将其编为惠潮梅农工救党军,后来,开往江西、湖南。8月初在汝城遭国民党反动军队围剿,惨遭失败。9月,地委同新成立的东江特委(书记杨石魂)执行中央秋收起义的计划,领导第二次武装起义,成立海丰、陆丰两个县临时革命政府,宣布分田给无地农民,打土豪,没收物资运往山区,其中海丰的运往黄羌朝面山、高潭中洞,陆丰的运往激石溪一带。9月25日,国民党驻惠州十八师第三补充团(团长陈学学顺)在戴可雄保安团的配合下进占海城。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主动撤退到黄羌。农军汲取第一次起义后的失败教训,在黄羌朝面山、高潭中洞、陆丰激石溪一带建立起军事根据地。
高潭中洞与黄羌朝面山仅一山之隔,距离三公里多。崎岖的山道联结着两地民众的情结,后来,南昌起义军部分官兵进驻朝面山后,两地的联系更为密切。
10月9日,南昌起义军一千二百多官兵在团长董朗的带领下,来到了东江特委驻地朝面山。后来,东江革命委员会,将南昌起义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大队";后接南方局指示,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团长董朗,党代表颜昌颐。四团仅有二个营,其中一个营驻在高潭中洞,另一个营驻守在黄羌圩。
10月21日,陈学顺团进犯农军防地黄羌,海丰工农革命军团队在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部分官兵的配合下,击败了陈学顺团,毙伤敌军二十余人,军心大振。彭湃同志从香港回来,领导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11月1日和5日,海丰、陆丰两县相继克复。
为了巩固后方根据地,大量的贵重物资再次被运往黄羌朝面山、高潭中洞和激石溪。准备有朝一日敌人再度进攻,可以依托此根据地跟敌人战斗。同时,着手在黄羌圩、中洞建立后方医院、被服厂等。
高瞻远瞩的共产党人,一方面抓紧建设根据地,一方面紧锣密鼓地筹建苏维埃政府,同时,实行土地革命。
11月11日,汕尾市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汕尾市苏维埃政府。13日,陆丰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21日,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为了配合广州起义,省委指示海陆丰的军事力量向惠州方向发展,使海陆紫工农武装汇成一片,形成海陆紫工农总暴动的局面。于是,东江特委指示海陆丰农军,配合高潭农军,一举克复高潭全境。后来,广州起义失败后,省委改变了策略,要求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扩大到全东江(包括惠潮梅),于是,东江特委制定了东江大暴动计划。
12月下旬,工农革命军第二师正式在高潭成立师部。师长董朗,党代表颜昌颐。部队除原有第四团外,招收海陆丰籍的兵士组成第五团。团长刘立道,党代表张寿征。
1928年1月5日,广州起义军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红四师,师长叶镛、党代表袁裕),抵海丰县城,随后,红二师与红四师分头向东、北进军。不久建立起了惠来、普宁、潮阳三个县和五华、紫金及惠阳各一个区的苏维埃政府。至此,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人口达到百万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