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生活。可偏偏有人要在这烟火气里,抖落出人性褶皱里藏不住的龌龊。你见过为五毛钱折腰的体面吗?见过用“下次不来”作刀,胁迫摊贩让利的丑陋吗?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总有这样一群人,把精明算成了本事,将贪婪裹上了“会过日子”的外衣,在蝇头小利面前,把虚伪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且说那菜市场里的一幕,至今想来仍觉齿冷。卖菜大哥守着一摊沾着晨露的青菜,迎来了挑挑拣拣的老妇。称完菜,电子秤上跳着“两元七角”的字样,大哥摆摆手,说一声“收您两元五”,已是将微薄利润里的两毛,折进了人情里。可老妇不依,眼皮一抬,轻飘飘抛出一句“收两元吧,不然下次不来了”。这话像根细针,看似柔软,却精准地刺向摊贩的生计。他们靠的就是熟客的回头,靠的就是这日复一日的零碎买卖撑起一家的烟火。
大哥不肯松口,他心里清楚,这两元七角的菜,刨去进货的成本、凌晨赶早的辛苦,利润撑死了不过一块钱。让去两毛,已是将利润压缩到八毛;若再依着老妇的意思,只收两元,那仅剩的三毛利润,连摊位费的零头都不够,近乎白送。难道摊贩是来做“慈善”的?是饿着肚子来给人送菜的?他们肩上扛着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和养家糊口的重担,每一分钱都浸着汗水,容不得这样轻飘飘的掠夺。
可老妇不懂,或者说,她选择不懂。她习惯了在市井的缝隙里钻营,把别人的善意当成退让的筹码,把他人的辛苦视作理所应当。讨价还价买了一板鸡蛋要求卖家多送一两枚鸡蛋;称了三五条香蕉竟然还要额外送一条;买的一点点蔬菜要搭配一大把芹菜、香菜和葱等等……非常讽刺的是,这群人一转身走进超市,面对明码标价的商品,便立刻收起了在菜市场里的“嚣张”,连一句“能不能便宜点”都不敢说,更别提用“下次不来”要挟。同是花钱买东西,为何在不同场景下,会有两副截然不同的嘴脸?去到超市倒是把泼辣且令人反胃的嘴脸露出来呀!呸!孬种!
这便是他们的虚伪之处!在弱者面前张牙舞爪,在规则面前噤若寒蝉。他们算得清摊贩的利润薄如蝉翼,却算不清自己的贪婪有多难看;他们看得见自己口袋里的五毛钱,却看不见摊贩凌晨三点在批发市场冻红的双手;他们听得见自己“下次不来”的要挟,却听不见摊贩面对生计的叹息。
说到底,这世间的生计,从来没有“白送”的道理。摊贩起早贪黑,顶风冒雪,不是为了做“活菩萨”,而是为了让家人能吃上一口热饭,让日子能安稳往前挪。那些动辄就用“不来买”要挟的人,不过是把自己的自私,包装成了“会砍价”的精明;把他人的让步,当成了可以无限索取的理由。
人心这东西,最怕细品。在菜市场里为五毛钱争得面红耳赤的人,把“抗争”回来的几毛钱转手就扔进了职业乞丐的碗里,看起来好像挺有爱心的,实际上他们只不过是用一种无知与幼稚来掩盖他们的丑陋和虚伪罢了;在摊贩面前锱铢必较的人,或许会在饭桌上大谈“人情世故”。可他们忘了,真正的体面,从不是对弱者的欺压,也不是对利益的极致掠夺,而是懂得将心比心。你知道自己要生活,也要知道别人也要养家糊口!他人的汗水和自己手中的钱同样金贵;你懂得为自己谋利,更要懂得给别人留一条生路。海丰有句俗话说得好:“买的人要食,卖的人也要食”。个中道理,留给人们细细品味!
那些在市井里蝇营狗苟的人,终究会被自己的虚伪反噬。当他们把摊贩逼得无路可退,当菜市场里的烟火气被贪婪冲淡,最后剩下的,只会是他们自己面对冰冷规则时的手足无措。毕竟,谁也不会一直做那个“吃亏”的人,就像没有哪个摊贩,会甘愿用自己的汗水,去喂养别人的贪婪。说句难听点的,如果商贩付出的那点良知和真诚注定要喂狗,那还不如收起来,谁也不给!至少这样不至于受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