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34605|回复: 0

[论汕尾] 汕尾“文宣巧劲”:“百千万工程”的传播智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家拳“四两拨千斤”的精髓,在于以巧力引动大势。汕尾以文学征稿为支点撬动城市形象传播的实践,正是这一智慧在“百千万工程”宣传中的生动演绎,用低成本投入收获了全国性传播效应,为地域发展宣传提供了典范。
城区20.png
文艺赋能是汕尾撬动传播的核心巧劲。“我在汕尾等你”主题征稿活动面向全国征集作品,以1500余件来稿的热烈反响印证了其号召力。这种方式跳出传统宣传的单向输出模式,让全国创作者成为汕尾故事的“代言人”——他们以多元视角捕捉乡村振兴的细节,用文字定格绿美生态的变迁,使“百千万工程”的成效从政策表述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活场景。相较于耗资巨大的广告投放,征稿活动以创作激励为核心成本,却收获了更具感染力的传播内容。
城区14.png
传播效应的裂变式延伸,彰显“巧劲”的深层价值。优秀征稿作品通过网络展览、媒体选登与结集出版走向全国,而此前汕尾组织的报告文学名家采风活动,已推动《汕尾的红》等精品登上《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平台。这种“作品传播+名家背书”的叠加效应,让遮浪海滨街的风貌提升、联安镇的生态旅游等建设成果,跨越地域界限进入公众视野。国庆假期汕尾文旅市场的火热,便与这类文化传播积累的知名度密不可分,游客循着文字与影像中的线索奔赴而来,实现了文化传播向发展动能的转化。
城区17.png
汕尾的实践更暗合“百千万工程”的深层逻辑。工程的核心是县域高质量发展,而汕尾以文艺为“软基建”,将环境整治、产业升级等“硬成果”转化为文化符号。水踏村从“垃圾遍地”到“游人如织”的变迁,梅陇与联安跨镇协同的创新实践,都通过文学作品成为可复制的经验样本,使汕尾的探索从地方实践升华为具有全国参考价值的案例,真正实现“辐射全国”的传播目标。
城区16.png
从征稿启事到全国回响,汕尾用文化巧劲打破了“小地方难有大声音”的困局。这种以内容为核、以传播为翼的宣传智慧,既展现了“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效,更为县域如何讲好发展故事提供了答案——真正的“四两拨千斤”,从来都是用精准的发力点,引动价值认同的最大共鸣。
城区19.pn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汕尾“文宣巧劲”:“百千万工程”的传播智慧
[三唯论点] 汕尾青年当醒:莫逐虚光,当筑底气
[三唯论点] 守住底线,让生命远离艾滋阴霾
[三唯论点] 传家无长物,唯有精气神
[三唯论点] 修心以改命
[三唯论点] 校园里的“隐形灯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