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8850|回复: 44

[论汕尾] 精细“校企合作”,为深汕特合区提供人才保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0 15: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细“校企合作”,为深汕特合区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杨碧绿
    中国随着2004年失业率下降、农村居民工资增幅上升、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速双升,这和60年代日本刘易斯拐点的情况如出一辙,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提出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从2004年开始,中国沿海各地已经开始出现用工荒,民工荒。直到今年2011年,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特殊情况影响之外,中国各地民工荒越来越严重,中国已经进入人口红利窗口关闭期。中国的民工荒并非一时之事,而是中国人口红利大拐点即将到来的标志,是趋势性的改变。
        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企业招工难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已经成为事实,而作为经济落后的汕尾地区,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业园建立之后,如何解决用工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更是一项精细发展工程,既需要企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是着力加强农民工就业指导服务。二是着力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三是着力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四是加大不同层次校企合作规模,培养更多中、高技能人才。
    自今年521日省委、省政府举行深汕特别合作区授牌仪式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由深圳、汕尾两市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的工作方案》,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的目标,各项筹建工作也在有序地推进中。920日深汕特别合作区首届招商推介会在深圳举行,38家企业和机构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或意向协议,签约总额达114.36亿元,涉及金融、基础设施(燃气、电信、工业地产)、电子信息(云计算、手机、LED)、机械制造、新材料、生物工程、生态农业等多个产业。深汕特别合作区按照“总部+基地”和“一区多园”的合作区产业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的创新招商模式已经逐步铺开。
       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产业转移,进驻产业园的各大企业招工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能够解决和满足企业“招好兵,买好马”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招商引资一个重要的筹码。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领导也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近日,连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召开了座谈会,就产业转移中“校企合作”的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探讨,达成了一致的共识。汕尾市郑雁雄书记在《精细发展》一书中提出:“针对珠三角产业转移趋势和深圳汕尾联手创办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需要,与省、深圳市、社会资本联合创办职教园区,盘活汕尾文化资源,创办民办科技职业学院、理工职业学校、中职等,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高质的产业人才保障,实现职业教育大突破。”“实施技术培训倍增计划,使到5年内全市技校教育、技能培训、劳动力培训有一个成倍增长。”目前,汕尾市技工学校作为我市唯一一所公办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是汕尾地区规模最大、设备设施最先进的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主阵地,已融技工学历教育,劳动预备制培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每年培养“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受到各类企业的青睐。市技校作为职业教育的排头兵,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高级技能人才,解决和满足进驻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业园各类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企业招工难已经有目共睹,而作为常年落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汕尾,招工难更是难上加难。汕尾人才“外流”和“留不住”人才也是一直制约汕尾发展的瓶颈。汕尾现有户籍总人口近3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7万人,非农业人口163万人,常住人口约280万人。每年大批汕尾籍高校毕业生和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极少愿意留在家乡安居乐业,他们多数选择背井离乡到经济发达的珠三角谋生。汕尾作为红色革命老区,目前,三县一区不少农村还处在经济极其贫困的状态,由于汕尾本地经济欠发达,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和城镇闲散居民不计其数,这几年,由于珠三角地区闹“民工荒”,许多企业招工的门槛放得很低,同时由于受到短视利益经济的驱使,很多老区贫困家庭子女由于家庭贫困,初中刚毕业就选择外出打工,甚至初、高中生辍学外出打工的情况也极其严重。如何把这一批“外流”人员留在汕尾为家乡做贡献,以及把历年来初、高中生毕业生和辍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把他们改造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业园提供充足技能人才,是目前我们汕尾需要考虑和打造的软环境。  
校企合作模式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为代表的政府部门的环境协调,主要体现在:其一,建立崇尚技术教育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人们以接受职业教育为荣;其二,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其三,建立具有标准齐备和运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和培训市场,全面建立和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其四,建立法律和相关政策制度,鼓励和保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其五,校企双方更新观念,企业要以长远的观点,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学校也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技工教育的特色和质量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双方都应该把合作伙伴事业的兴衰,当作“一家人”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
这几年,职业教育面临着一种尴尬局面,一头是热腾腾“就业好”,一头却是冷清清“招生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招生难,生源问题在很大程度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解决和打破职业教育“招生难”和企业“招工难”的局面,首先要打破传统就业观念,崇尚技术教育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让人们以接受职业技工教育为荣,将技工教育“由弱势变为强势”。其次是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企业亟需的中、高技能人才,实现“以出口拉动进口”,从而打破企业“招工难”局面,进一步加大不同层次校企合作,精细校企合作运行模式是事半功倍的一剂良方。
近期,为贯彻落实汪洋书记提出:“如何像德国那样,让企业成为培训主体,是一个大的变革,要进一步研究。同时鉴于此事涉及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制问题,可拿出方案,报国务院要求批准进行试点。”的重要精神,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迅速组织我省技工院校主动对接全省36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与园区企业开展全面的校企合作,这是我省技工教育拓展新的发展领域、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一种先进科技和当前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应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一是健全有关的政策与法规,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等相关基础文件。二是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企业必须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必须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三是建立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例如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设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机构由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组成。
    校企合作是一种理念上的更新和模式上的创新,不仅是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更是技工学校深层次发展的根基。学校和企业双方首先必须具有共同的正确认知。学校必须明确认识“培养与市场紧贴的现代化各类新型技能人才”是技工学校办学宗旨,学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更多地征求企业的意见,在专业设置方面,把市场短期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长期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加强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宏观预测的指导性,使校企合作不仅满足当前产业转移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解决毕业生的出路、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企业也必须明确认识到,支持和积极配合学校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要使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设计和进课堂讲课以及“师傅带学生徒弟”形成制度,要认识到实习生潜在的价值,不能单纯地把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校企双方只有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积极的情感,用双方的热情经营校企合作才能达到双赢。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只是学校有热情,寻求关系去合作,企业也要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两个巴掌拍得响”。而学生作为共赢的第三方也要积极调动对工作的兴趣和激情,锻造工作实践能力,完成实习任务,把自己打造成一名企业急需的优秀技能人才。
       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必须重在精细发展,才能为深汕特合区提供人才保障。如何精细校企合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主要模式:
1.定向双元式
       定向双元式就是学校根据企业在发展中的用工需求,与企业达成协议,变企业招工为学校招生,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安排,毕业考核和毕业生的接收等学生学习和实习全过程.双方还协定,学生毕业后在生产过程中,将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继续采取学分制或半工半读的方式,培养这些员工,使他们的专业和技术能够适应科技的进步和岗位新技术的需求,增强了企业的员工稳定性,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求知欲,促进了企业和职工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专业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逐步形成产学合作体。例如汕头市高级技工学校遵循“校企双制办学、共育技能人才”的指导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通过开展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教师对接职业岗位“三个对接”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形式推行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先后与汕头市轻工装备企业联盟、琪雅集团有限公司、汕头市自来水公司、汕头市华鹰软包装设备总厂有限公司、汕头正超电气有限公司和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管理中心等30多家企业行业开展深度合作,涵盖了共建“生产实训”中心、订单培养、定岗实习、冠名班、企业在职员工培训、校企共建课程专业建设和产品研发等10多种合作方式。
2.引企入校式
         即学校与企业签订开发新专业(新职业)的合作办学协议,采取了引企入校的方式,建设新专业的教学基地,积极利用学校的特色和品牌专业,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知名度,双方共同研发新的工艺专业.在合作中由于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使得这一专业课程设置合理,实训设施先进,学习手段科学。引企入校的模式补充了学校专业教师的不足,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与社会岗位的需求实现了无缝对接,使学生迈出校门即可上岗.为培养该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我市技工学校在2010年和汕尾斯曼艺术公司联合办学开设幼教专业,由斯曼艺术公司全额投资教学设施和提供优质的师资,两年来共招生138人,填补了我市技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空白,为我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培养了高素质师资力量,取得了社会各界肯定和称赞。      
3.
进修提高式

      即成为企业职工的培训基地.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培养计划,实现学校培训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同步,实现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任务同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荣互助.进修提高的合作模式不仅实践了技工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和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出了贡献,也使得学校收到了专业教师的人才库,学生就业的中介部,新技术收集的信息来源等多重效果。例如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通过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有效实施企业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已培训149家合作企业员工,员工数量达到590人,目前获职业资格证书的有95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4.投资合作式
     即学校与企业签订投资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协议,将学校的专业设备投入合作企业,或者用学校的资金购买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设备,用于企业生产和学生实训教学,设备所有权归学院所有,企业免费为技工学校培养学生,合作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技能人才培养基金,返给学学校用于学校的再发展.这种合作模式,一是用活了学校资金和设备,使其发挥了最大的效益,降低了学校的培养成本;二是保证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保持同步,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接触并学习到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三是企业即能优先选用所培训的技能人才,又获得了经济效益,投资合作的模式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互利双赢。揭阳市技工学校在“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大会上与中国联通揭阳市分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经过一年的运行,学校与揭阳联通分公司的合作除了接收毕业生、顶岗实习、企业在职员工培训之外,联通公司还捐资近200万元,为学校建立了无线校园网、网络机房、视频会议系统和户外电子大显示屏,大大的超过了预期合作目标。
5.全面合作式
      即“紧紧抓住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这条线”的模式,打破禁锢的思想观念,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从社会需要、市场需要、群众需要的出发点考虑,极大地调动企业在办学中资金投入和资质整合投入的积极性,进一步考虑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由企业和技工学校合作投资办分校,展开更加紧密的“校园合作”。例如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近年来主动与企业携手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积极与企业共同研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该校先后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省有限公司汕头分公司、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广东华业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金海湾大酒店和广州中侨天河体育会所有限公司等151家开展校企合作,其中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的紧密型合作企业51家,松散型合作的中小企业100家,世界500强、广东现代产业500强和自主创新产业100强企业9家。合作项目涵盖了校中厂,厂中校,共建生产实训中心、订单培养、“校企双制”合作办学、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冠名班级、冠名奖学金、校企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只有做到精细规划,以人为本,才能从细节中决定成败。符合了郑雁雄书记提出“发展要注重精细”的科学发展观。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校企合作就像校企双方的联姻,校企双方只有通过精细的情感认知、精细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精细的环境协调等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构建一个以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全省110十佳民警评选活动,请您支持汕尾民警
[文化天地] 看我们的猫样。。。
[文化天地] 骑行文化的快乐燃烧
[文化天地] 我差点被这首诗抓着砍了
[文化天地] 凤凰花又开了
[文化天地] 纪念音乐大师马思聪诞辰100周年--再贴一首诗

发表于 2011-11-30 17: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精细发展,今天你精细了吗
发表于 2011-11-30 17: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我要回去咯
发表于 2011-11-30 18: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身汕尾的人才就少,还要提供给合作区,怎么够用呢?城市发展人才是关键啊。
发表于 2011-11-30 20: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问好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21: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o:o
发表于 2011-11-30 23: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校企合作不应只着眼于培养技工人才,地区的发展程度,得大力扶持高等教育。
发表于 2011-12-1 02: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需要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为什么会转移到汕尾来,就是深圳的成本太高了!
发表于 2011-12-1 03: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北 发表于 2011-11-30 23:11
校企合作不应只着眼于培养技工人才,地区的发展程度,得大力扶持高等教育。

技工人才只解决用工难,不能解决发展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0: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北 发表于 2011-11-30 23:11
校企合作不应只着眼于培养技工人才,地区的发展程度,得大力扶持高等教育。

胡锦涛说:“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0: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爱恋 发表于 2011-12-1 03:27
技工人才只解决用工难,不能解决发展问题

汪洋说:“广东是人力资源大省,搞好技工教育就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0: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海丰 发表于 2011-11-30 18:47
本身汕尾的人才就少,还要提供给合作区,怎么够用呢?城市发展人才是关键啊。

目前我们汕尾需要考虑和打造的是软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0: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落叶归根 发表于 2011-11-30 17:46
我要回去咯

哦,考虑清楚为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0: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巩书 发表于 2011-11-30 20:14
拜读。问好楼主……

问好老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0: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汕尾小虾 发表于 2011-11-30 21:54

上茶。。。谢谢来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0: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etba 发表于 2011-12-1 02:06
他们需要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为什么会转移到汕尾来,就是深圳的成本太高了!

希望企业不要有这一个念头。。。
发表于 2011-12-1 11: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time:此文又臭又长……
发表于 2011-12-1 11: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职业教育的困境关键在于职业教育的“含金量”不高,教育质量没跟上去,毕业生并没有真正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一技在身”。职业教育的文凭没普高的亮,所以真正的技术水平是重中之重。
职业教育的短板,首先是师资,没有一线作业的经验及技术的老师能教的是什么:还是照本宣科的应试教育。其次是设备环境,一方面是与企业同步技术的设备,这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是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培养合乎用人单位的行为规范。千万不要忘了,目前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基础及素质。
校企业合作模式能刚好能解决上述关键瓶颈?答案是:不容易啊。因为企业内部,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实际”。
借用IT行业的术语:松耦合,才能保持学校教学的主动性及连惯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