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胭脂雪

[文学] 网缘与诗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 21: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hkhenry 发表于 2013-9-1 21:00
謝謝陳院長的分享,陳院長不單已經是汕尾文化界的代表人物,更是廣東文化界的中堅份子,可喜可賀

互相学习!
发表于 2013-9-1 21: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在南方以南的星空下

——浅说广东诗歌及专辑里的青年诗人

                                               温远辉

“南方以南”不是纯地理学的概念,它羼杂了心理、情感因素,也就是一个俗称,用来专指广东地界。
广东人习惯将五岭以北,也即广东以北的地方统称“北方”。好像炎热、潮湿、瘴疠唯广东独有,似乎广东跟全国其它地方很不一样:广东是火地,其它地方全是水地;广东喝凉茶,其它地方全喝上火的茶;广东是红土地,其它地方全是黑土地;广东结的果子是红的,其它地方结的果子是黑的……其实呢,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照我看,也就是口误。但这“口误”也太容易惹众怒了。你看秦岭长江以南的“北方人”根本就不买账:我们祖宗五百代就是实打实的“南方人”,怎么一到你们广东人嘴里就像我们成了游牧民族了?!江西人更没法答应了:“南方”这词水灵灵的,广东人就想独霸去吗?!所以,在这点上广东人理所当然要遭到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声讨”。广东的文化人左思右想、左选右择后,只好杜撰出“南方以南”:不是不能独称“南方”吗?都是南方,但我比别的“南方”更南一点,所以是“南方以南”。记得几年前,中山大学诗社的一帮学子自办刊物的名称就是《南方以南》。
好了,到此为止,似乎事情已彻底解决。但是且慢,固有的问题还是不屈不挠地钻了出来:为什么“南方以南”还是紧紧把住“南方”不放?为什么非要强调“南方”甚至强调比南方更南呢?这其中真正的理由,恐怕得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或者心理学家去解释才行。照我看来,尽管历史上粤人自谓边鄙之人、南蛮之夫,将自己处身之所边缘化,到底还是脱不了中原文化中心的话语范畴,内里仍是颇有点文化的悲苦味道的。这点,看一看那些历朝被贬、被流徙广东的官宦文士的诗文就再清楚不过了。那些诗文都离不开一个中心词——“北望”,都离不开一个最终愿望——“北归”,即重登庙堂。但是文化到了小百姓手里味道常常会改变,所以,我更愿意相信,按小百姓的逻辑,自谓南方和南方人的边缘身份更符合他们的愿望。他们身上何尝没有古百越族流传下来的东西,即天性崇尚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远离权力中心,甚至远离文化中心,不是更容易获得自由么?心态不是更宽活轻松么?你看,越靠近漩涡中心,越压力大,越身不由己;越远离漩涡中心,越边缘,越能获得多一份自由。所以,当你看到“南方以南”字眼时,千万别把它当成地域划分的符号,也千万别把它看作隐藏了分庭抗礼、流派、群团、主义山头一类含义的代名词,实际上,它仅仅完成一个使命——透露“自由”的信息,它只揭示一个真相——远离话语霸权中心。所以,我在这样一篇诗评文章开头,竟揪住一个概念绕舌不止,其实就是想指出诗歌里的一个重要实质。
其实,无论是用“南方以南”,还是用“广东”作为界定来论诗说人,都不是为了强调地域的重要。在世界缩小为“地球村”时代,在高度信息化时代,对于当下的诗歌,“地域性”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它仅仅便利于言说。说“南方以南诗歌”或“广东诗歌”,并不等于说南方以南或广东生长着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诗歌。倘若真如此,那广东的诗歌就是一个怪胎了。譬如茶树茹,有南山的茶树菇,有北坡的茶树菇,还有野猪林的茶树菇,它们品种没有变,只不过在南山或在北坡的不同,可能因为地气、阳光、雨水略有差异,因此,茶树菇的大小、肥厚、色泽深浅便有些微差别,吃起来口感也有些微差别罢了。点明诗人的地域差别,意义不就是这么相似的一点吗:并非品种不同,只是口味小有差别而已。
我眼拙,我就看不出,广东诗人和重庆诗人、西安诗人、南昌诗人,到底有多少致命的不同。文化其实是很流感的,南京上午打个喷嚏,保不准西安下午就流鼻涕了;北京一嚷嚷后现代,海口马上就拉康了。我常常听到有人在我耳边聒噪,某某是本土诗人,某某是外来诗人,某某算是你们广东诗人,某某算不上你们广东培养的……每听见类似的话,我心里是要朝说这类昏话的人翻白眼的。难道可以说,李白是碎叶诗人或者四川诗人,白居易是河南新郑诗人或者长安诗人,闻一多是北京诗人或者昆明诗人!这样来指认身份岂不是发昏章了。对一个诗人来说,国家、民族是重要的,时代也是一个重要的记录标准。但就同一个国家内部来说,此地方或彼地方有什么要紧,最重要的是,你是属于国家和民族的,你留下了美好的重要的作品。所以,以地域性来限定诗歌或诗人并不能说明什么。当然,地域文化或多或少会影响诗人的思想和创作,比如蒙古大草原上的诗人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诗人,其精神气质和诗歌面貌会很不相同,但是,他们的诗歌本质并没有改变,只是口味有别罢了。
所以,南方以南的广东诗歌并不是一个被割据了的、在封闭自足状态下独自生长的东西。当然,从地域文化影响的角度来看,它有了这么一些特点:1、包容性;2、自由性;3、边缘化;4、世俗化。它们对广东诗人的影响,首先在于观念,在于精神气质。这些,明眼人并不难看出。

南方以南的诗歌星空里群星璀璨,这是我对广东诗歌界的总体感觉。当然,此星非彼星,不是公众眼中的明星。依我看来,只要自己努力发出光并且不断发着光的就是“星”。现在,诗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弱,获取公众知名的机会也愈来愈少,只要在诗歌圈子里还有一点薄名,只要还一直坚持写作下去,我看,就是“星”了。以此来看,广东诗歌界的星,在上世纪80年代真是寥若晨星,但在到了90年代,却是蔚为大观的了。这里有两个数据,很能说明一点问题:一是《诗刊》在90年代举办的数届“青春诗会”,几乎每一届都有广东诗人参加,包括顽童、谢湘南、芷泠、王顺健、陈朝华以及本专辑里的卢卫平、老刀、魏克等,这在全国各省市来看,都是位居前列的;二是《人民文学》今年第10期的“诗歌特大号”推出的青年诗人中,广东诗人有14人,占了七分之一。可以说,80年代的广东诗歌界曾让人小瞧的话,90年代至今的广东诗歌界则令人刮目相看。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广东的诗歌现状:“在商品观念广被接受的广东,诗歌顽强发展的势头从未被遏止过,诗人浩浩荡荡的队伍从未被打断过。据说,广东写诗的人口数字仅次于四川,从粤北珠玑巷到南海边斗门,从粤东南澳到粤西海安,政府组织或民间自发组织的诗歌活动,这些年从未停歇过,而自掏腰包出诗集更是广东这些年极普通的‘风景’。诗歌,是广东文化声音里有力的韵律。”在另一篇文章里,我作了如下的分析:“市场经济和社会结构大变革,大批天南地北的诗人居留广东,这些都催生了广东诗人和现代诗歌中新的质素,诗人们的创作心理、文化理念、诗歌意识和艺术追求,都呈现出繁杂多端的趋势,正好处在新旧交替、观念更迭的过程中。”我在文章中极力指明两个事实:一是有大批诗人多年坚持诗歌创作并对广东诗坛产生影响;二是大批诗人居留广东促进广东诗坛的交流并增添了创作活力。许多诗人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特点,既是流动而来的又坚持创作多年。
广东的特点是开放性、人才流动量大。广州、深圳及珠江三角洲腹地有多少昔日的文学中人寄身其中,怕是谁也说不清。真的是藏龙卧虎,处处有名士。不少诗人融入当地社会,和当地诗坛交流日盛,渊源日渐深厚起来;还有些诗人较矜持自守,不与人堂前言诗,但仍带来不小的触动,就像水的流来总会带起涟漪。广东诗歌能在90年代长足地进步和发展,真要感谢来自全国各地诗人的带动影响作用。像徐敬亚、王小妮、丁当、阿吾、伊甸、楚尘、瓦兰、徐江等诗人都或长或短地居留过广东。杨克、卢卫平、航亿苇、胡的清、西篱、晓音、刘虹等80年代活跃的诗人长留广东,无疑为广东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有一批诗人,从80年代初甚或70年代写诗,一直坚持到现在,并且还相当活跃,像凡斯、马莉、司徒杰、桂汉标、张慧谋、唐德亮、吴迪安、杜国光、朱子庆、陈美华等,他们赓续了广东诗歌的血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绝大多数的诗人是80年代未或90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的,难得的是,他们热爱诗歌的时候,正是诗歌风光不再的时候,他们是凭着执着的爱和刻苦的磨砺,才使自己的身影活跃于当下的诗歌界。为了大家集中熟悉这些诗人,我在这里挂一漏万捎带着点一些名字:王顺健、赵红尘、老刀、安石榴、陈朝华、宋晓贤、黎明鹏、方舟、浪子、黄礼孩、符马活、余丛、江城、温志峰、杨子、魏克、李明月、吕约、苏一刀、拉家渡、世宾、吕岛、巫国明、凌越、张况、粥样、陈剑文、林志山、黄新桥、阿樱、官演武、江冠宇、赵婧、梁永利、李舟、海湛、戚伟明、呢喃、陈计会、王万然、冯春华、邓妙蓉、薛广明、柳冬妩、庞清明、彭争武、方瑛、华海、李伟新、杨振林、唐小桃、莱耳等,以及更年轻的谢湘南、黄金明、阿斐、陈泗伟、杜青、燕窝、青蛇、吴作歆、陈会玲、黎启天、黄春红……等等。这些人,不仅是各诗刊的熟面孔,也是诗歌界大小事件、大小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谈及广东诗歌界情况,除了大批活跃的诗人这点外,尚有两点不可不提。
其一,长期坚持兴办民间诗刊诗报,在培养诗人上功不可没。最典型的莫过于《五月诗报》和《射门诗报》,均创办了近20年,至今仍在坚持出版。《面影》《持烛者》《第三只眼》《诗歌与人》《诗文本》《原创性写作》《二十一世纪》《打工诗报》等诗报刊持续不断地面世,提供了现代诗交流的平台。这些诗报诗刊的共同特点是,冲破地域局限,打破门户壁垒,不是流派或主义的阵地,而是多元共生的园地。
其二,在90年代末,广东诗人陆续掀起了几个影响波及全国的活动,比如《中国新诗年鉴》引发知识分子与民间写作的论争;’70后诗歌活动;中间代诗歌活动;诗歌污染城市活动;粤澳两地合办《中西诗歌》期刊等。这些活动本质都是建设性而非破坏性的,都对诗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许多的广东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奉献是这些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有一位诗人曾苦恼地对我说,有人说广东诗人写不出好诗才热衷于办刊出书搞活动。我对这位诗人说:是否写出好诗,纯是诗人的个体行为,不能强求只可期待。而办刊出书搞活动,是为诗歌办好事,又何必害怕人说。就像往功德箱捐钱和做法事,捐不捐做不做是每个人的自由,如果不捐不做还要对捐了做了的人说三道四,你和这样的人还有话好说吗?就像对盗跖,还能与之言礼义吗?

对本专辑里的6位广东青年诗人,我只能简单地谈谈自己的感受,粗粗地勾勒一下我对他们的印象。
卢卫平一直坚持口语诗的创作路子,他的诗直白如话,平常、质朴,不刻意修饰和整饬,但看似浅浅的几笔,不经意的几句表白,却别有情趣,读来颇有滋味。好像穿单衣的乡下兄弟,单薄,但硬朗,予人内在健康、爽净的感受。用口语写诗易学难精,因为稍不用心就会变成口水诗。但真“用心”而又不露痕迹,又谈何容易,功夫不到,实难做到水到渠成。比如《遭遇》这首诗,说没有隐喻,似乎有一点隐喻味,说有隐喻,又似乎随意了些。所以,读卢卫平的诗,不在于求得诗后的东西,而在于阅读的过程,那过程能让人愉悦起来。
魏克诗内里是诡异的,能予人通灵感觉。他写诗,总是在“阴影与阳光之间迁徙”,那是在虚与实、虚幻与存在之间迁徙。这种奇异的感觉,一如他的画,既可说是十分现实主义的,逼真细致,纤毫毕现,又可说是荒诞和现代的,极度的夸张和变形。奇妙的是,在这两者中间,他保持了平衡,平衡感使他的诗有相当的内在张力,但节制得体。魏克的诗属内视诗,其本质是忧郁的,他用笔节俭,喜用勾勒,又将局部特征予以放大。这是魏克作为诗人兼漫画家的独到之处。
黄礼孩的诗追求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这“生活”涵盖了社会、自然两极。诗人总是想从俗常的生活中提炼“悟”和“思”,就像从海水中提炼出盐。但是,这“悟”不是个体化的,而是社会化的,因为,黄礼孩的诗中少“我”,出现的常常是某种虚似形象的代言人。黄礼孩的诗具有意象诗+抒情诗的构思特点,较少叙述因子,也从不记录一个过程。《喜鹊》这首诗有点不同,整个是一个单纯事件的表现,很单纯,有明净的味道。
马莉诗歌的气质与构成要素与众不同。她用不同的十四行诗来共同构建她冥想中的世界。这个冥想中的世界,像幽灵古堡,又像生长棕榈树的热带沙漠深处的荒城,神秘、奇诡、惊骇、阴晦、怪诞;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情节或场景片断,像黑白片子,先是景物全景,那气氛让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再是情景动作的特写捕捉,接下来是人与人鬼鬼祟祟的勾当,如同阳光下背阴处的阴谋……读完这些诗后,将它们的内容勾连起来,你会发现它们全属性灵一脉,而诗人马莉已被自己臆想的世界迷惑,深陷其间无法脱身。所以,马莉是独特的,她使我们得以保持对诗歌灵异的记忆和向往。
杨子的诗有奇妙的语感效果,诗人对内在节律的重视和驾驭语言的超凡能力,让人在阅读时会滋生快意,感觉何其熨贴。要命的是,杨子的诗还充分展现了难度之美,它体现了一首诗在有限的空间能深入到什么样的深度,它总是以简单的形式和字句来包蕴丰富的内核,它具有内在的丰富性。诗人从不嘻皮笑脸、油腔滑调、戏谑嘲弄,他认真而又敏感,冷峻地打量世界,眼神是那么鄙视。这是一个骄傲的诗人,是一个内心骄傲,内心有许多伤口的诗人。
老刀写诗好像是纯用白描手法似的,自然、朴素、真诚。在平易的诗句下似乎藏着一些小什物,诗人从不刻意于隐喻、双关、话中有话之类的东西,粗粗一读,是平常话,读完却常让人心里一格登,有什么味翻了上来。我想这是诗人有良好的洞察力的缘故,所以平易的诗歌能够写出人生五味来。我曾撰文评价老刀的诗歌特点是“那么善良,而且有内隐的忧伤”。我这样写道:老刀的诗为什么能够打动人心?那是因为他笔下呈现的是平凡的故事,是底层的人物,是普通的生活场景,而这些却让你感受到诗人的善良,诗歌里的那份善良,那份善良里还有着诗人的忧郁和感伤。

诗无达诂。诗人的优劣和诗艺的短长,真是各花入各眼,其实是不好比较的。但我不惮冒险地将他们置于一处比喻,为的是阅读时能增添点愉悦的味道:
如果用花的开放、结果的过程来比喻一首诗的创作过程的话,那么,卢卫平着重的是花盛放的瞬间;魏克看到的是花朵的诡变;黄礼孩则让花变成了果实;在老刀那里,花朵开放的过程是白描的过程,朴素却显示出真实的可贵;马莉眼前的花朵全都虚化掉,成了幻像,花非花,然后花再生成了花;杨子感兴趣的是催花开放的阳光、温度、风或者雾,甚或一只蜜蜂的歌吟……

                                            2002年10月于穗天河

(温远辉,著名作者,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羊城晚报副总编辑)
发表于 2013-9-1 21: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13-9-1 21:33 编辑
陈显兵 发表于 2013-9-1 17:32
说得太好了。
钟敬文不是主流文学,很少人看民俗作品。
说真的,我从来不认识海丰有个钟敬文。在后期才 ...




从来不认识海丰有个钟敬文,就不能乱说:钟敬文不是主流文学。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21: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显兵 发表于 2013-9-1 20:40
所以,我对南蛮这个名词存在很多疑问。
其实广东人在唐朝开始已经有了张九龄,「曲江」人。朝官,至拜相, ...


“南蛮之地”泛指古中国最南方的地区,即如今南粤一带。古中国的南方并不像如今珠三角地区如此繁华,且不适合大面积开垦耕种粮食,由于南粤一带群山环绕,野生动物富饶,所以“南蛮之地”的“蛮子”多以狩猎、打渔等方式生存。【前段文字来源于百度知识】所以南蛮的起因主要是指地区的经济状况,农业不发达,交通堵塞,人口稀少,而不是纯粹的指南方人的思想落后,经济再落后的地区它也可以蕴养文人,所以历史上我们广东名人也不少。
发表于 2013-9-1 21: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显兵 发表于 2013-9-1 20:40
所以,我对南蛮这个名词存在很多疑问。
其实广东人在唐朝开始已经有了张九龄,「曲江」人。朝官,至拜相, ...

这不是都因为闽南闯的祸 36.gif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21: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凌波仙子 发表于 2013-9-1 20:38
哇,这里真热闹呀,来这里学习学习!

仙子晚上好。
发表于 2013-9-1 21: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胭脂雪 发表于 2013-9-1 20:07
在古代,广东福建这一带真的被划分为南蛮之地哦。

是闽南,不是南蛮啦 36.gif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21: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泗伟 发表于 2013-9-1 20:57
   (五)、诗人的自觉追求。
  
   当下广东诗歌界异常活跃,我粗略估计大约有108位左右很活跃并有 ...

可喜可贺,希望以后的汕尾文人越来越多。问好陈老师,谨祝秋安。
发表于 2013-9-1 21: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hkhenry 发表于 2013-9-1 20:50
兄台說得有道理,人家說我們汕尾海陸豐也是野蠻之地,你認同嗎

都是闽南惹的祸啦 36.gif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21: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泗伟 发表于 2013-9-1 20:56
龚奎林:论广东诗歌现状、繁荣原由、精神向度、问题规

   2007-11-25 13:03 星期日

学习了,老师辛苦。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21: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丰颍川 发表于 2013-9-1 21:50
是闽南,不是南蛮啦

闽南是福建,后来才划分定名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22: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3-9-1 21:28
从来不认识海丰有个钟敬文,就不能乱说:钟敬文不是主流文学。

老师晚上好。
发表于 2013-9-1 22: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胭脂雪 发表于 2013-9-1 21:57
闽南是福建,后来才划分定名的。

是不是因为闽南才会让人叫成南蛮的啊 13330003lz0fgfftlz4fwd.gif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22: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丰颍川 发表于 2013-9-1 22:09
是不是因为闽南才会让人叫成南蛮的啊

自己百度去~~~
发表于 2013-9-1 22: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3-9-1 21:28
从来不认识海丰有个钟敬文,就不能乱说:钟敬文不是主流文学。

闻兄;真的不太了解,不是乱说,不懂就不懂。后来有某书籍中才了解钟老。
从广东作家来说,欧阳山,秦牧,杜埃,郁茹,陈残云,
特别喜欢秦牧,我认为,是主流文写。

谢谢。
发表于 2013-9-1 22: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顶顶~~~~~~·········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22: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湧 发表于 2013-9-1 22:24
路过~~~顶顶~~~~~~·········

谢谢好友支持。
发表于 2013-9-1 23: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是个好地方,我是个外行,但愿雪儿、兵哥、陈院长等汕尾文人能共同推进汕尾文学事业繁荣进步!:vic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