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775|回复: 11

[文学] 莲花山读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4 18: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冷梅 于 2013-9-25 23:57 编辑

莲花山读绿
冷梅
世上多莲花山,仅广东境内就有广州(番禺)莲花山、深圳莲花山、东莞长安莲花山、海丰莲花山。全国各地还有不少莲花山,以莲花山冠名的旅游区也不少。许多莲花山或许与莲花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名字显得高洁,令人向往而已。在岭南四大莲花山中,海丰莲花山显得出类拔萃,海拔1337米,无疑是主峰。海丰莲花山应该最名符其实:远观莲花山,层峦叠嶂,翠绿相拥,堆叠而起,层次分明,状如绽放之莲花,形成“莲峰叠翠”的天下奇观。“莲峰叠翠”是海丰八景之一,自古以来,吸引无数骚人墨客乐而忘返。白玉蟾、刘克庄、文天祥、丁日昌、丘东平、马思聪、钟敬文、聂甘弩等名人曾流连于此,留下一些情真意切的诗文。
海丰莲花山具有“雄、奇、秀、幽”的特色。主峰耸立,高插天际,山形峻峭,气势雄伟,谓之雄;群山起伏,峰峦重叠,状若莲花,引人遐想,谓之奇;岩松苍茫,壁涧流泉,青山绿水,群鸟翔集,谓之秀。峰回水转,曲径通幽,玉龙喷须,空谷无声,谓之幽。而我最欣赏的是莲花山的“绿”。莲花山是绿色的海洋,绿韵的天地……
我多少次进入莲花山,已记不清了。但每次进入莲花山,都会被她的“绿”所震撼、所勾魂。记忆犹深的是,那年读高一,恰是重阳节,我与一位同学起早在食堂买了几个馒头,灌了一壶水,共骑一辆自行车,就向莲花山进发。第一次拜访莲花山,是一边问路一边颠簸的,到莲花山脚下,已费了一个多钟头。远远望见莲花山,其笼罩在云雾中,早晨的阳光呈金黄色,也让莲花山稍微改变了颜色,不是翠绿色的,而是黛绿中泛着微黄。随着脚步愈来愈近,才发现莲花山的胸怀是多么广阔,颜色也慢慢苍绿起来。及至山脚下,就有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这时候,整个人就被一片苍绿包围着、包裹着、挟持着,仿佛成了真正的色盲者,眼光所及,皆是绿色,沁入肺腑的空气也似是绿色的。虽已是秋天,岭北的山峦可能枫叶红遍或草木飘零,可是,莲花山几乎不给秋天面子,依然不改本色,依然奉献满山苍翠。
我们觅着前人踩出的路迹,踏着齐腰高的杂草登山,深知已陷入绿色的陷阱:前是绿色,后是绿色,左是绿色,右,还是绿色。在绿色的围剿中,我们与山风为伍,听着鸟儿的鸣啾,循着隐隐约约的泉声,来到一处清潭,只见一簾瀑布高挂,俯冲之后,被一块巨石阻挡,形成两股水柱喷涌而出,形成传说中“龙喷须”奇观。喷涌而出的水柱划过绿荫,跌落清潭中。这是一个简单的绿化过程,阳光滤过茂密的绿叶,把空中的水柱和四处飞翔的水珠染成淡绿色,跌落清潭后,似乎就把满山的绿也往清潭倾泻了。一池清泉,一泓绿韵,让满山的绿灵动起来,不再因季节变幻而忧郁,不再因寒暑交替而落寞。
正当我们陶醉的时候,突然风起云涌,暴雨骤至,敲碎了一泓绿韵,也敲碎了我们登顶“一览众山小”的梦想。想不到这个梦想一直未能实现,未免是一种遗憾。好在莲花山的绿一直牵引着我,令我魂牵梦绕。我也经常揣着雅兴,一次次光临莲花山。
我欣赏过朱自清的《绿》,深感梅雨潭的绿太过柔美,她是少妇的绿色裙裾,是初恋少女的心;我也领略过袁鹰的《井冈翠竹》,井冈山的毛竹绿得有些刚硬,那是一种革命精神。而莲花山的绿,独具一格,她绿得雄浑,绿得壮美。就说我们第一次光临莲花山遭遇暴雨吧。我们躲在一间四面透风的山腰石屋里,听山风挟着暴雨呼啸,仿佛无数的刀剑劈向莲花山。我们感觉到整座山在颤抖,却意外发现,天地间形成一个墨绿色的动感世界,浓浓的绿色被一只巨大无形的画笔搅动着,挥舞着,或东或西,或南或北,或上或下,时而形成绿色的波涛滚过每一个山坡,时而变成绿色的绒毯自山上往山脚滑下去,时而成了一面面绿墙多米诺骨牌般倒掉。大自然是伟大的画家,可以使这颜色保持静态,也可以霎时令这颜色涌动起来,让人享受到另一种美。雨过天晴,我们回望莲花山,那种绿色简直不可思议,整座山宛如覆盖着无数晶莹剔透的翡翠,阳光之下,熠熠生辉,似乎燃烧起浩瀚的绿色火海。
多年以后,我想起那片绿色火海,不由得想起一群农民,扛着锄头,握着镰刀,举着扁担,在一面乌红旗的引领下,从红宫红场出发,浩浩荡荡开进莲花山,点燃现代农民运动的火种,建立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彭湃与他的战友们,以野菜野果充饥,利用莲花山的有利地形,顽强地与敌人周旋,坚持战斗,为中国革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那时候的莲花山,是一片红土地,曾经燃起红色的火海,成为革命的圣地,周恩来、徐向前、古大存等革命家也曾在此战斗过,留下光辉的足迹。当彭湃在龙华屠场流尽最后一滴血时,莲花山松涛阵阵,是在为她的英雄儿女呜咽,还是在为她的英雄儿女喝彩?是她抚育了英雄儿女的品格,还是英雄儿女的鲜血赋予她的绿色更深刻的意涵?如今的莲花山是省级森林公园,不见当年的红旗飘飘,不闻当年震天动地的呐喊,只呈现绿意盎然,吸引游人流连忘返。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我们的记忆力迅速衰退。如今,许多人来到莲花山,忙着到鸡鸣寺烧香求签,或者忙着度假休闲,往往忘了到红四师师部遗址瞻仰。是什么让我们没有了这种习惯?是什么让我们这么容易健忘?旅游规划的景点很多,为什么不把红四师师部遗址列为重要项目进行规划建设?莲花山的绿可以很多种,如,墨绿,黄绿,暗绿,亮绿,明绿,鲜绿,草绿,水绿,竹绿,葱绿,青绿,油绿,碧绿,浅绿,新绿,翠绿,苍绿,深绿,嫩绿,吐翠,苍翠,等等。但缺少了对国防绿的怀想,莲花山的绿就可能有些逊色了。
社会的进步,推动了绿色旅游的步伐。十多年前,我与海丰县林业局同行到梅州请教造林经验,参观雁南飞茶园时,颇有感触地说,为什么条件优越的莲花山就没有度假村和茶园?短短十多年过去,莲花山也有了度假村和茶园,虽说规模和档次不值恭维,但毕竟为绿色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由于莲花山是天然大氧吧,青山绿水吸引了大量游客涌入,游客烧香拜佛,浸泡温泉,品尝野味,不亦乐乎。野菜和无公害蔬菜等绿色食品,更得到食客的青睐。我不知道,多年以后,莲花山的绿还是否那么苍翠?还是否那么诱人?不管怎样,莲花山的绿已常驻我的心间,必定带给我无尽的诗意和梦想。
莲花山古刹众多,有“莲花佛国”之美誉,香客纷沓而至,也是意料之中。大凡名山,必有茗茶。莲花山最有名的是苦刺心茶,该茶多为野生,杂生于杂草灌木丛中,必须细细辨认,才可采撷到,故弥足珍贵。品尝苦刺心茶应有心理准备,刚入口时,感觉略苦,随着苦味沁入胸膛,一股甘甜就溢满喉头,令人回味无穷。
其实,莲花山闻名遐迩的是绿茶。目前,莲花山已建起好几家有机茶园,从茶青采摘,到茶叶制作包装,都采取无污染的工艺。我曾携妻带儿到莲花山参加野外劳动,在一家农庄观察蜜蜂的生活,聆听牛羊的欢叫,顺便采摘一些茶青,可惜,茶青带回家后,不知怎样处理,白白浪费掉。后来,友人送我几包莲花山绿茶,珍藏起来,舍不得品尝。直到有一次来到鸡鸣寺旁边的一家茶馆,热情的师傅娴熟的为我们展示了一套茶艺,才真正品出莲花山绿茶的真味。端起一杯热腾腾的绿茶,先轻轻的闻一下,然后轻轻的呷一小口,再轻轻的啜一大口,一丝莫名的甘甜就在喉咙回旋、凝聚,并迅速从脑际扩散到肠胃,宛如一曲《春江花月夜》轻轻的滑遍全身,温润每一个细胞。敢问师傅为何如此奇妙,师傅笑曰,可以用莲花山的泉水,好茶配好水么!我不觉顿悟,莲花山的绿是可以读的,但更应该品,只有读与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莲花山博大精深的绿,才能永葆莲花山绿意盎然。(2013中秋)


楼主热帖
[热点资讯] 红海湾:2017年“金秋助学”活动,惠及103名
[文化天地] 美丽红海湾之飞越梦想
[文化天地] 美丽红海湾之浪漫风车岛
[文化天地] 美丽红海湾之悠悠渔韵
[文化天地] 美丽红海湾之蓝色梦幻
[汕尾资讯] 汕尾日报:红海湾举办庆“五一”乒乓球赛

发表于 2013-9-24 20: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本人孤陋寡闻,请问冷梅先生文天祥可有墨宝什么的留在咱海丰莲花山?文天祥什么时候
流连于咱海丰莲花山?
发表于 2013-9-24 21: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刘克庄福建蒲田人,1187至1268,南宋后期独树一帜重要词人。
曾路过海丰,是否去过莲花山,有待史学家们查核。
 楼主| 发表于 2013-9-24 21: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海丰所有的山峦都属于莲花山系。五坡岭也是!
发表于 2013-9-24 22: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梅 发表于 2013-9-24 21:53
可以说,海丰所有的山峦都属于莲花山系。五坡岭也是!

第一次听说。佩服佩服。
发表于 2013-9-24 22: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白玉蟾呢?也来过海丰?
发表于 2013-9-24 22: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玉蟾(1194年-1229年[1]),字如晦、紫清,号海琼子、武夷散人。南宋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琼山。为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是内丹理论家。一般认为,白玉蟾组织了金丹派南宗的教团组织,为南宗的实际建立者。

发表于 2013-9-24 22: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飞过日 于 2013-9-24 22:39 编辑

“自古以来,吸引无数骚人墨客乐而忘返,白玉蟾、刘克庄、文天祥、丁日昌、丘东平、马思聪、钟敬文、聂甘弩等名人曾流连于此,留下不少赞美的诗文。”
哈哈,楼主真幽默,吸引文天祥乐而忘返。楼主的历史课是体育老师教的吧?白玉蟾根本就没来过。哈哈。
发表于 2013-9-24 22: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显兵 发表于 2013-9-24 21:49
刘克庄福建蒲田人,1187至1268,南宋后期独树一帜重要词人。
曾路过海丰,是否去过莲花山,有待史学家们查 ...

莆田,是很多海丰人先祖生活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3-9-24 22: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飞过日 发表于 2013-9-24 20:16
本人孤陋寡闻,请问冷梅先生文天祥可有墨宝什么的留在咱海丰莲花山?文天祥什么时候
流连于咱海丰莲花山?

可以说,海丰所有的山峦都属于莲花山系。五坡岭也是!
发表于 2013-9-24 22: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梅 发表于 2013-9-24 22:23
可以说,海丰所有的山峦都属于莲花山系。五坡岭也是!

那五坡岭有那么多绿吗?海城三中后面的山有那么多绿吗?还有石龟被烧的山有绿吗?乱七八糟!
发表于 2013-9-25 16: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地有正气”。
我以文公文天祥的粉丝的名义,强烈要求作者对文公文天祥于莲花山“乐而忘返”作出解释!
原文:“。“莲峰叠翠”是海丰八景之一,自古以来,吸引无数骚人墨客乐而忘返,白玉蟾、刘克庄、文天祥、丁日昌、丘东平、马思聪、钟敬文、聂甘弩等名人曾流连于此,留下不少赞美的诗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