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3756|回复: 24

[论汕尾] 宜居环境是地方发展的保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31 00: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宜居环境是地方发展的保障
      ——略说汕尾市政协调研“扩容提质”(九)    陈治赠  20131030

       一、什么是宜居环境?

       宜居环境就是生存环境。
有两个方面的內容,一是生活环境,即宜业宜生,适合生生养息,能够安居乐业。二是政治环境,即自由和权利。

        俗话说,“无做无食” 。“做”就是“就业” ,首先是为了谋“生存” ,有了生存,才谈得上繁衍、发展。“宜”是指就业大环境和具体人的量力而行。共和国成立后,国人长期处于为三攴而疲于奔命,“有做无食” 或半饥半饱的生存环境,即官方承认的“穷过渡” 。而自由、民主,则是奉为圣典的“无产阶級专政下的自由民主” 。在这种大环境下,言论,只是看着报纸字、跟着广播声学舌。最起码的谋生手段——就业,是听从“组织安排”而非“个人选择” ,即使是有限的“选择” ,也要服从需要,一业定终身。“居民” 与“农民” 经纬分明、世袭。人怕投错胎,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 ,大概以往时代的普遍心态。

        为什么一攺革开放,千军万马奔广东?无不是因为有“深圳特区” 这块宜居环境的试验田。要不是“深圳特区” 那道铁线网拦住了汹涌澎湃的南下大军,广东各地何来滾滾人流,踏出震天动地的脚步声?为什么广东曾经一度陷入“招工难” 的困境?原因是中国内地也有了更多的宜居环境。由此得出一个结论:那个地方是适合生生养息,能够安居乐业的环境,那个地方就人气冲天,人才荟萃,百业兴旺,发展就势如排山倒海。

        二、汕尾市为什么不能留住更多的本地人才?

         汕尾市人口有320—380万的不同说法。扣除小数外来人口,在籍不在户籍地居住的,可能有200万多人口“离乡背井”(估计数,以官方数字为准) 。离开户籍地出外谋生的,无不是些有文化、有活力的精壮男女。而离开汕尾市到外地开拓事业的,堪称有抱负、善发展的人才。

        不是说汕尾市这个地方一无是处。海陆丰二个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坚实,历史上养育出了众多名震中外的的英雄豪杰和功成名就的贤彦俊达,鱼米之乡声名远播。而是说汕尾市落伍了,变成了“清明‘海乌’” 。也不是说固守故土的建设者不是贤能才俊,没有雄心壮志。事实上,立足家乡建设,名利双收的成功人士(含外地人才)也有很多。而是说:能人大部份走了,留下的地方智慧在如何发展家乡方面“孤掌难鸣” ,“独木难支” 。要考问的是:如果那些胸怀大志的同胞不远走异地,也留守家乡,能否象今天一样事业有成?汕尾市为什么无法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为什么不能留住更多的本地精英?为什么会有“谁不说俺家乡好” 换成“水是外地甜,月是他乡明” 的变化

       答案只有一个:汕尾市的宜居环境存在着严重的缺憾。这个缺憾就是:就业门路愈来愈狹窄,发展机会愈来愈缈茫。

        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翻身解放” 和“改革开放” 二场大变革。如果说,“翻身解放” 历经了从“自己解放自己” 到“解放全人类” 的艰苦探索,结果是失败多于成功。那未,“改革开放” 事实上是回到原点,并将着力点放在如何探索“自己解放自己” 。打开门窗看世界,国人逐步克服了“水往低处流” 的旧观念,“人往高处走”的思维方式,将中国社会推向新的繁荣。

        “改革开放”为“人往高处走” 提供了公开、公平、客观的大气候。富有“敢为人先”传统习俗的海陆丰人,纷纷踏出曾经禁锢的家门,寻找一个能跃上高处的宜居环境也就毫不奇怪。奇怪的是,同是身处“改革开放” 前沿、同一大气候的汕尾市,与同时启步的新建市在攀高总体比赛中竟然输了一大截!

         应该承认,海陆丰除了农、渔、林为主的传统作业之外,“工、贸方面先天不足” ,缺乏工贸方面的基础设施,汕尾市又在开拓就业、发展的客观环境方面没有建树。对以利用本地资源曽经渐露头角的加工业又缺乏扶持。 “行业” 单一、收益有艰的就业队伍,在“无工不富” 、“无商不富” 的浪潮冲击下溃不成军。再加上地方折腾多于实干,忽悠多于诚实,致使就业门路愈来愈狹窄,发展机会愈来愈缈茫。外地人才来汕尾市,找不到攀登的立足点,吃了几只海鲜一走了之。海陆丰人了解所处的诸如官场、治安、就业等等生态环境,又吃惯了海鲜,除了“离乡背井”异地高就,还有什么办法?

         中国是“人民政府” 的社会。一班人马,多套班子,包揽、代替了各阶层、各界人民的思维。地方的发展,以及如何发展,政府说了算数。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决定了地方的盛衰。汕尾市发展相对滞后,责任在于地方政府不在于地方人民。笔者为什么甚少为地方政歌功颂德?因为无论地方政府为地方增添了多少色彩,都是天经地义,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没有必要涂脂抹粉。

         笔者无意得罪地方当局。用换位思维,对地方政府倒是有些许的同情。从一个模子里生产出来的地方当政官员,肩挑手提的能量相当有限。只能是“入港随弯” 顺风就浪 ,做一按图索骥、照葫芦画瓢的“复印机” 。要想“入乡随俗” 因地制宜,干出锦上添花的新名堂就有点困难。毕竟,从干事到说事,从副职到正职,不容易。再加上官场后备库仓官才充足,能再晋升的是凤毛麟角,只要没有大刮地皮,就算是湿鞋粘沙,就是好官,就能安全靠岸。再加上平民百姓的公民意识,摆脱被“人民” 的愿望,维护合法权益的观念愈来愈強烈,“人民”愈来愈不好“领导” 。清理历届累积下来的陈年旧帐又要大费脑筋。谁愿意花大气力在因地制宜中,独辟蹊径冒大风险?

         死守着只知“日求三攴,夜求一宿” 思维,天天靠改名赌兴衰的父母过一辈子,孝道是够位了,但进取呢?

         葫芦的形状基本一个样,不同的只有体形大小,颜色深浅。几十年过去了,画出的还是叫做“瓢” ,只有从改名做文章来个新创举。“瓢” 改名为西瓜(可称高科技或转基因) ,那个葫芦还在。就象现在热衷“撤县建区” 一样,将世代为农的人民攺称为“城市市民” ,实现了他们祖祖辈辈希望子子孙孙改变了面向黄土背朝天命运的梦想,你说伟大不伟大?

         笔者时时在想,如果将台湾海峡更称为“福建海峡” ,不知能否改变两岸二面“国旗” 的状态?

        三、建设汕尾市的宜居环境还缺乏什么?

         从汕尾市近年内发生的有关事情说起可能更有说服力。

         当局要求社会“问政建言” ,引起了众多关心地方前途的善男信女如醉如痴。从市城区“扩容提质” 的设计到“海丰撤县设区” 的争议,从对“一证先行” 的抨击到对省库的渴求,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城市化的迈进,从“非法组织”到“黒势力”的延伸,从公益慈善到据说城区发不出工资,从公交车到三轮车……,一路走来,可谓鼓乐喧天。报纸话,江湖话,实际话,各展歌喉。民间的各种呼声喧腾如沸,官方却始终保持着处女般的矜持,从不轻言细语。种种迹象表明,就算是民间不同意见吼声如雷,也无法动搖官方横着竹杆入城门的意志。想想觉得笨得可以,官方若能听得进公民的意见,还叫“人民政府” 么?

         再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二件小事为例。

         不怕见笑,笔者至今仍不懂登陆网站的规则和方法。能与网友交流的网站,都是请人帮忙注册的。大概是9月上旬,有网友帮我注册《汕尾发展论坛》,给了一个自由上网免审核的优惠。盛情难却,自由登陆了三、四篇后,就被:“抱歉,指定的主题不存在或已被删除或正在被审核 拒之门外。现在才知道是被“封号” 。《汕尾发展论坛》是“官身民装” 的官方网站,“金香炉” ,插“红色香” ,当然不能容许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既然如此,《汕尾发展论坛》又何必发告示招兵买马?

         最近,从“非法组织”到“黒势力”的延伸,从中伤“公益慈善活动” 到诽谤漫骂个人,在《汕尾市民网》沸沸扬扬。笔者一句“求教:不知要怎么做才算得上真的公益爱心? 的跟帖,无论怎样拆解、剖释,都不是伤官损民的语言。竟惹来了歇斯底里的漫骂?有网友将市民网发生的怪异现象归结于“网络恩怨” 或“个人恩怨” ,或“内斗” 。笔者茫然。

         笔者粗略查阅了《汕尾市民网》1183页所有网文、跟帖。找不到《汕尾市民网》有与其他网站发生矛盾的痕迹。就算《汕尾市民网》人气旺,官方网门庭冷,有“利益”冲突,又与笔者何关?

        笔者学会发帖与网友交流,记得是2009年底,从《海丰人社区》开始。登陆《汕尾市民网》是201211月前后。从网上认识的“网友” ,都以网名来往,除二、三位有一面之缘外,基本都素不相识。观点一致的也好,见解不同的也罢,不存在利益矛盾。在探讨的过程中,主张网友间要互相尊重,理性交流,平心静气探讨学术见解,关心地方命运。对于批评教正,也是在衷心感谢的前提下作出解释,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对于笔者而言,何来个人恩怨?

        回头再细读某些“奇文” 和“跟帖” ,发现二个有趣的现象:第一、凡不赞同新网号看法的网友,难避漫骂。新网号一冒出来就与众多网友有“深仇大恨” ?显然说不过去。第二、凡与地方当局持不同思维的网友,无一不“中枪” “一人憎通乡里,通乡里憎一人” 的现象,不能以“个人恩怨” 或“內斗”一言以蔽之。

       要建设汕尾市的宜居环境,官方还缺乏诚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魅力 +2 收起 理由
天马 + 2 好文章,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热烈祝贺海丰县第二届妈祖巡安布福盛典功德圆
[三唯论点] 守住学校这道最后防线 为振兴中华奠实基
[三唯论点] 活到老学到老
[三唯论点] 退休干部举报县委书记后被捕一案续闻
[三唯论点] 天地不负民愿 古邑满园春色
[三唯论点] 海丰县城益民路“立体停车场建成”为何不开张

发表于 2013-10-31 00: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當年的香港和深圳,環境也不好,為什麼能吸引這麼多人去呢?其中的原因就是能夠給外來人一種希望,一種對前景的希望,只要有憧憬,才能留得住人才.汕尾由始到終,都不能給人希望,而且讓好多人絕望. 哀莫大於心死,人心已死,還談什麼發展呢?
发表于 2013-10-31 00: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陈老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某些人根本就不懂得尊老爱幼。这些别有用心之人大可不必理会。
发表于 2013-10-31 01: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0-31 01: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0-31 02:13:44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陈出的极品!建议领导干部们集体学习民间智慧!
发表于 2013-10-31 09: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师用心良苦,有关部门置若罔闻,个别人员依然我行我素。对待个别人,我只能学习有关部门对我一样,无视了。跟帖也提三点小意见:  
第一,“扩容提质”要坚持以人为本,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切勿本末倒置,为了“扩容提质”而“扩容提质”。
第二,有关部门若对民众的建言献策当作耳边风,甚至是视为洪水猛兽,那么接地气,听民意,走群众路线这些场面话也就不必再讲了,须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第三,建设汕尾市的宜居环境任重而道远。汕尾面临着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社会治安,公共交通,环境保护,依法行政等方面,政府当局还需要下很大功夫。软环境的建设不搞好,就别想有硬环境的发展,这是我的小意见。
发表于 2013-10-31 10: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意见:希望能切实改善环境卫生与食品安全,在本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再去吸引投资。个人愿望:还是撤市吧!
发表于 2013-10-31 11: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0-31 11: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0-31 11: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0-31 12:52:29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既然不采取群众意见,何必做出征求意见的门面工夫,冷却了多少热血与热心肠?
发表于 2013-10-31 23: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1-2 13:58:28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1-2 16:35:49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登陆了三、四篇后,就被:“抱歉, 指定的主题不存在或已被删除或正在被审核” 拒之 门外。现在才知道是被“封号” 。《汕尾发展论 坛》是“官身民装” 的官方网站,“金香炉” ,插“红 色香” ,当然不能容许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


又是什么事?你的文章都很中肯怎么会被封号呢?官方排外?这是我一直不上官方网站的主要原因。

评分

参与人数 1魅力 +2 收起 理由
天马 + 2 观点可嘉,本人表示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1-2 19: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不是“深圳特区” 那道铁线网拦住了汹涌澎湃的南下大军,广东各地何来滾滾人流,踏出震天动地的脚步声?   是什么意思    拦住了又怎么会广东各地何来滾滾人流
发表于 2013-11-2 20: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20: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2226266+6++ 发表于 2013-11-2 19:40
。要不是“深圳特区” 那道铁线网拦住了汹涌澎湃的南下大军,广东各地何来滾滾人流,踏出震天动地的脚步声? ...

      南下大军被铁丝网拦住,进不了深圳特区,只在广东其他地方随遇而安,安营扎寨,推动了广东发展。
谢谢教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