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爱家的孩子 于 2014-8-4 15:03 编辑
通筋脉搭平台 建设幸福汕尾
2014-08-01 16:34:02 来源: 广东建设报(广州)
为了切实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汕尾市提出了全新的规划发展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规划的蓝图,谨防城市建设“摊大饼”现象的出现,城市建设工作的全面落实就显得至关重要。
记者从汕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处了解到,按照“海在城中,城在山间”的城市总体格局,围绕“倚山、傍海、环湖、亲水、生态”的特色,该局一方面着力于城市路网建设,打通城市“经脉血管”;一方面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同时,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确保“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
汕尾市住建局全面落实城市建设工作,助力汕尾“扩容提质”
广东建设报记者 兰青 陈璐
加速路网建设,打通城市“经脉”
在汕尾市住建局副局长吴若昊看来,道路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根本。“以往,人们常用‘鱼骨头’来形容汕尾交通,除中间一条主要道路外,向外延伸的道路基本都是一些‘断头路’。为打通汕尾的‘任督二脉’,我们提出了‘三横四纵’的道路建设理念。”
据介绍,“三横”具体是指:投资约2.5亿元,长约3000米、宽120米的城市主干道—站前路,按照计划将于今年年底动工建设;总投资约3亿元,长约3400米、宽120米的新湖大道,建成后将成为汕尾中心城区道路网络规划中最重要的城市道路主干道和城市发展的中轴线;投资约4亿元,长约5600米、宽40米的城北路。
“四纵”则包括:长约3公里的金鹏路,建成后可拓通市区西北片区交通网络,改善市区环境,盘活西北片的土地并拉动市区西片的发展;长约5公里的工业大道西段,建成后将大幅度提升市区西片区的交通网络,解决该片地区受洪涝灾害问题,并促进市区东西两翼的协调发展;以及今年底将动工的站前横路以及外环快速路。
“道路就是城市的‘经脉血管’,只有血管畅通才能血液流畅,从而才能促进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吴若昊说。
完善基础设施,确保民生需求
城市“提质”,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记者了解到,汕尾市住建局今年将重点推进汕尾火车站站前广场、市民广场的建设工作,搭建可供市民娱乐休闲的场所。
“按照规划,汕尾火车站站前广场占地面积约3.3公顷,项目预计总投资7.7亿元。”吴若昊告诉记者:“根据计划,我们将于今年10月完成项目主体工程施工招标工作并动工建设,计划今年完成6000万元的投资。”市民广场总占地面积约20公顷,目前正在开展征地补偿等相关前期工作。
随着汕尾市区的快速发展,市区供水压力也在日益增加。记者了解到,汕尾市住建局2013年投入资金260万元,新建供水管网5304米。同时,投资350万元扩建新地水厂6000立方米清水池,提高市区供水保障能力。吴若昊表示,今年将重点推进市区管网建设、改造;切实抓好新地水厂三期扩建工程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以及进一步提高水质监测能力,确保市民饮水安全。
此外,汕尾市住建局针对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水处理等,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包括引进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汕尾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全力推进市区北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作。
搭建发展平台,助力经济发展
事实上,对于汕尾这个年轻的城市来说,如何筹备资金,为城市“扩容提质”提供坚实的后盾保障,是摆在汕尾市住建局面前一个必须攻克的难点。据了解,建设汕尾的资金主要分为两部分:本地自筹资金以及广东省针对“振兴粤东西北发展”设立的专项基金。
为了加快建设发展,汕尾市住建局也在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引进民营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吴若昊介绍说,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就是采用BOT模式,由企业投资建设而成的。同时,目前正在建设的汕尾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也同样采用BOT的建设模式,引入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全过程。
“只要搭建了好的平台,再来谈发展,我们的‘腰板’也就硬了。”吴若昊说到,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好的投资项目进入汕尾,助力汕尾的“扩容提质”。
相关报道详见08版。
兰青、陈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