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3138|回复: 31

[论汕尾] 搜救民间工艺 塑造老街文化 传承生态文明----以海丰县城老大街为例【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1 18: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有话就讲 于 2014-9-21 21:33 编辑

海丰县城中山路即老大街近况

海丰县城中山路即老大街近况

制鼓名匠彭鼓先生

制鼓名匠彭鼓先生

彭鼓在龙津老桥头的鼓店

彭鼓在龙津老桥头的鼓店

心灵手巧的女士纹面手艺人陈大娘

心灵手巧的女士纹面手艺人陈大娘


上左图海丰县城中山路即老大街,上中图制鼓名匠彭鼓先生,上右图彭鼓在龙津老桥头的鼓店,
下图心灵手巧的女士纹面手艺人陈大娘

搜救民间工艺  塑造老街文化  传承生态文明-----以海丰县城老大街为例【之一】



       海丰县是二千多年历史的粤东古县,濒临南海,物产丰饶。建立县城至今一千六百多个春秋,可惜,南宋末年,旧县城毁灭于元兵一场惨无人道的战火之中,当年全城几成废墟,千年繁荣古城毁于一旦。只有废墟边历朝历代数次重修的城东上埔外东岳庙,千百年来依然坚强地诉说着海陆丰人民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文化秉性,铭刻在人们心灵深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文天祥的民族精神。可是,创建于晋代,隋唐、两宋之间,海陆丰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失去了太多的宝贵实物佐证,给历史留下难以粘合的断层。人性丧失的元军欠下一笔笔血债。
      明代中期,为了不让侵略者的残暴血迹玷污人们心中的圣洁,在龙津河西岸选建县城新址。县城经历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依然是现代城市几何中心。千年古邑,硕果累累。使海丰县成为当之无愧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以老城区主轴中山路即老大街为基地,凝聚着海陆丰民间传统工艺的精粹。制鼓工艺,手工刻印、传统造秤、土法铜锣、木敲锡器、精工修表、线挽纹面,等等,几乎都是数百年以上的传统工艺,在现今许多城市几近绝迹,而在海丰县城老大街还能表现其顽强的生命力,在众多技艺精堪的民间老艺人身上闪现发光。这是勤劳聪明的海陆丰老艺人,传承于世的一部分稀有文化遗产。外地少见,海陆丰人民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这些民间工艺,现在风雨飘摇之中,摇摇欲坠,艰难挣扎站立。艺人们,不少六七十岁了,有的还是八旬高龄,眼花体弱,精力不济,子孙基本上不愿继承这种辛苦劳累收入微薄的祖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困惑。如果不是在残旧不堪的老大街,铺租便宜,他们早就不得不舍下数代相传的手艺,回家看护孙儿,打理家务了。如今,他们多年练就的绝艺获得的报酬,仅够糊口,就当晚年的精神寄托罢了。
    这几天,我与他们短时间的倾心交谈中,发现他们心地善良,斯文朴实,布满皱纹的脸庞,沙哑轻柔的谈吐中,仿佛蕴藏着一个个凄美的故事。我不忍心触及他们心里早已结疤的伤痕,只是简单交流近况,觉得他们放弃手艺的时候,不仅仅是他们家族财富的损失,更是海陆丰千百年来好不容易积淀的文化遗产,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我们对先人,对我们自己,对子孙后代,都无法交代。

    在这里,我先谈谈,位于龙津古桥东侧桥头的彭氏鼓店。

      制鼓应该是诸多传统工艺的典范。店主人彭老伯,大名彭鼓,姓名妙不可言,酷呆了,名符其实。他虽年过古稀,身体康健,脸色红润,善于交谈。他跟我说,他是桥东彭那个称熟牛皮的大家族的一员。熟牛皮大家族,做鼓艺已有几百年了,可以说,跟县城一样古老,明代伊始就与县城同命运,共呼吸。他们随建城来到桥东生息繁衍。世代传承的制鼓艺人亲身参与和目睹千年古邑的兴衰变幻。支脉繁多,分布广泛,鼎盛时制鼓艺人数百名。名匠彭鼓自家办过的鼓厂,也有十几号人。在陆丰市区做鼓艺均为熟牛皮家族的后裔。
      在海陆丰地域,制鼓是一项不可缺失的民间工艺。因为,海陆丰的远古文化独一无二,有许多国家级非遗,像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陆丰皮影戏,都需要大大小小的皮制乐器,而且各个剧种的乐器用法不同,千差万异,如果不是十分熟悉各个剧种的繁杂音律,是无法细分清楚的,更谈不上做出音色精准的皮制乐器。在中华大地别具一格的南粤八音音乐,海陆丰的唉咦唉八音更是独创奇妙。还有舞狮班,民间乐队等等。制鼓工艺,与独树一帜的海陆丰传统文化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息息相关,相依为命。因此,皮制乐器艺匠,不仅是功夫高人,更是海陆丰的器乐专家。制鼓工艺的流失,会给海陆丰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事实上,已经危在旦夕,随时都可能土崩瓦解。最主要的是,艺匠的后代,不愿继承祖传,宁可外出打工,从事与制鼓风马牛不相及的其它行业。其实年轻一代,世代遗传的优秀基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家教,如果子承父业,驾轻就熟,很快就能成为制作皮制乐器之高手的。究其原因,是制鼓工艺复杂,工值低廉。难以养家糊口。不得不忍痛割爱。你想,无论寒冬酷暑,近乎赤身裸体,下身围一条草裙,翻作牛皮。制作一把普通二胡,需要一个熟练工匠二三个工时,连同材料成本,才能叫价二百元。那么,辛苦得来的微薄收入怎么够养活一家子。然而,流程工序相对单纯却潜力无限的粤东木雕,依旧门庭若市,学艺后辈接踵而至。特别是做老爷庙的装饰木雕几乎供不应求,木雕艺匠,靠勤劳的双手,还是可以将生活过得滋润些。当然,两者的艺术附加值都没有充分体现。世代相传的绝艺,落得如此境遇,一言难尽啊。然而,像彭鼓那样经验丰富,水平高超的制鼓泰斗已经很少了,老大街像样的鼓店似乎只有彭鼓一家。前半生坎坷曲折,一辈子靠力气和才能换来血汗钱养家过日子的彭老伯,看破红尘,淡然处之。我却为此抱不平。是不是要等到他不再干制鼓时,人们才会真正感到惋惜后悔呢。他可是千金难买的艺术宝库啊。

    我再来聊聊,工值更为廉价的纹面。
      老大街尚有两家女士纹面店,其中生意最好的,可能是年纪最大陈大娘开的那一间。陈大娘家住城东虎亭,纹面手艺是祖传的,十几年前,只身在老大街开了一间简陋的女士纹面店,多年惨淡经营,收入微薄,但还能勉强维持生计。只是女儿媳妇不想接班,这门祖传手艺就可能要失传了。
      其实,线挽纹面,是原生态的,纯天然的,绝对没有用化学化妆品美容造成的人体污染。她只用一条细细的白线,在涂抹上一层薄薄植物做的面粉的脸蛋表皮,轻轻磨动,手法柔和娴熟,女士脸上的浅浅绒毛和少许斑迹,不到一个时辰,纷纷自动脱落,随后,修剪眉毛。不能用清水洗,拿她家自酿特用纹面的米醋抹抹脸蛋擦干净,女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再现。整个过程只收二十元,便宜到不能再便宜了,而且细致体贴的服务,是舒心的享受。我在那里坐了个把钟头,有四位客人陆续纹面。刚刚纹好的中年女人,坐下来纹面的的少妇,她身边那个可爱的小女孩,目不转睛地欣赏妈妈特别的美容。以及耐心等待的两个十五六岁小姑娘,四位女士都乐意接受陈大娘的纹面服务。
      有些不负责任缺乏科学操作的美容,价格昂贵,且稍不留神,就会留下终生抹不去的疤痕。生态古老的纹面比起它们安全多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活力四射的中青年女性。无妨前往试试,说不定一发不可收拾,爱上纹面了。

      彭老伯,陈大娘,是劳动人民的优秀儿女,也是不能忘却的社会人才。
     惊奇的是,两家店面,没有店号和招牌。与其相似的铺面,老大街为数不少。我多事,问及缘故,大家笑而不答。仿佛默默地接受残酷的现实,准备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社会还有很多散落各地城乡的民间艺匠,藏龙卧虎。
      在粤东,功夫高强的手艺人,得不到应有的敬重,面临绝境的精艺传家宝,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之现象,比比皆是。尽管互联网时代,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但代替不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政界艺术界等相关部门和团体,必须集思广益,集中精力,精心筹划。除了促使政府投资到位以外,发动海内外商贾豪杰,平民百姓,投钱出力,出谋献策,搜救民间工艺。
      假如,把老大街整修一番,像内地成都重庆的一些旅游城镇那样,统一规划,划出一段街面,装饰为古香古色的铺面,挂上老字号招牌。诚心诚意请回技艺超群的老艺匠,从纳税人上缴的地方财政中拿出一小部分,给予合理的补贴。服务适当提价。扩大品种,鼓励他们培养自愿承业聪明好学的徒弟。特别是让那几项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后继有人。甚至可以不作盈利商铺,当成旅游观赏的项目,成为传承老街文化,延续生态文明的美景。其实,保护传承了珍贵的民间传统工艺,是可以其为龙头,发展相关产业的,形成生态产业链的循环经济。表面看来做了无赚亏本的事情,其大利却在后头。诸君好好琢磨吧。尽管此事难度颇大,前行艰难,毕竟海陆丰即汕尾市还是广东经济落后的地区嘛。饭可以一口一口吃,事可以一件一件做。但是不能忽悠敷衍,空喊口号,不然谁都可能对不起天地良心,会遭报应的。
      乡亲们,朋友们,搜救民间工艺,拯救文化遗产,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功业,是积德行善的实事,让我们克服困难,鼓足干劲,一起努力吧。



                                                                                          林地理  2014.9.21



该贴已经同步到 林地理的微博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红场红宫的文化点滴
[三唯论点] 古朴秀丽的海丰龙山热盼重焕生机
[三唯论点] 汕尾海陆丰的海岸线
[三唯论点] 山水新能源 光明海陆丰
[三唯论点] 发表旧作【汕尾的高铁】
[三唯论点] 百年商埠 滨海新城 展望汕尾【二】

 楼主| 发表于 2014-9-21 19: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这些老人也许是一辈子都很少人关注的小人物,我跟他们素不相识,可是我还是想写他们写那些不起眼的小事旧事。或许这就是我的生态观。
发表于 2014-9-21 20: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发表于 2014-9-21 2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渐行渐远的记忆
发表于 2014-9-21 21: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先顶一顶。明天再来拜读。
发表于 2014-9-21 22: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9-21 22: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9-22 06: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0: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渔夫子 发表于 2014-9-21 20:28

谢谢网友渔夫子,你是第一个跟帖支持的。之一,是前奏,重点在塑造老街文化。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0: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煮茶听雪 发表于 2014-9-21 21:20
渐行渐远的记忆

你说得对,为了不让渐行渐远的记忆彻底淡忘,必须建立老街文化区,让后人记住前人的艰苦付出,饮水思源。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0: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话就讲 发表于 2014-9-21 21:27
太长了,先顶一顶。明天再来拜读。

谢谢了,版主的支持鼓励,我当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1: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丰状元红茶 发表于 2014-9-21 22:44

:handshake我再加油。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1: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梦想天开 发表于 2014-9-21 22:45

谢谢你的多次支持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1: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丰公平 发表于 2014-9-22 06:27

之二,是重点,我将说说,中山路东、中、西路各段的主题文化方向。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1: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丰公平 发表于 2014-9-22 06:27

之二,是重点,我将说说,中山路东、中、西路各段的主题文化方向。
发表于 2014-9-22 20: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在人间,教育局长宣传部长之职也委屈。
官场要是多一点先生一样的人才,海陆丰不至于变根。
发表于 2014-9-22 20: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留痕,寻找逐渐被遗忘的海丰老“大街”!
http://www.swsm.net/forum.php?mo ... 20&fromuid=9073
发表于 2014-9-22 20: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方政府对于老大街的传承及保护都做得不够!这是海丰的一大特色!可以打造为旅游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