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国核工业报》记者、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理事、《彭士禄传》作者杨新英教授,应邀为海丰彭湃中学及红城中学的学生作题为 “中国精神——我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的故事”专题报告,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讲座中,杨新英详细介绍了核动力专家彭士禄的成长经历,阐述了其所蕴含的“中国精神”。 彭仕禄于1925年11月出生于海丰县城桥东社,是彭湃的儿子,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被“世界核潜艇之父”里科弗赞誉为中国核潜艇的“真神”。在彭仕禄3岁时,其母亲蔡素屏牺牲,4岁时,父亲彭湃在上海龙华就义,后来,他随祖母周凤逃亡香港、澳门。 7岁时被七叔彭述带往汕头,由地下党组织托付给支持革命的穷苦人家抚养。1951年被派往苏联留学。学成回国后,他先后担任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副总工程师、副院长、总设计师、六机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总工程师、核工业部总工程师等职。 在我国核动力科学技术发展中,彭仕禄作出了系统、创造性的技术成就,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国际核能动力技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87年开始,他的人生轨迹被英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年年辑入。(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洪笳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