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地在各级党政的带领下,在广大群众的参与下,农村党组织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完善,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忘初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为乡村振兴助力。结合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我们要按照市委的要求,落实如下四个要求:
一要以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开展。要对照城区“六个一”工作要求,以“基层党建提升年”为抓手,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促进工作协调有序开展。要切实发挥“头雁”作用,形成“干部牵头、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上下一心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深入落实城区乡村振兴“五个一”工作举措,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按照“五个一”的目标,因地制宜、加强规划,明晰乡村振兴发展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抓实干,久久为功。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招商引资,倾力打造集历史文化产业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旅双创小镇”,让新农村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既要保持风貌传承文脉,又要风景这边独好,绘就一幅“三月映山红,七月荔枝红”的生态文明美丽画卷,推动农村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绿色发展。
三要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人美村美乡风美的美丽新农村。“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正当时。”要始终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围绕建设文明城市、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目标,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让家风家训、村规民约、文明乡风、道德新风融入百姓生活,让精神文明滋润民心。
四要充分发掘利用乡土人文资源,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要发动村民、外出乡贤积极参与支持家乡建设,充分听取村民、乡贤的意见建议,鼓励他们为乡村的规划发展出谋划策。动员外出乡贤回归一批,让各方形成合力,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要挖掘文化底蕴,传承文化脉络,在发掘文化资源、打造精品产业、文化资源宣传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式,激活人文资源活力,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