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19-11-22 20:28 编辑
11月22日,致公党广东省主委黄武同志,带队到汕尾城区参加基层支部组织生活。黄武主委这次到基层的目的,主要是听取基层对省委会的意见和建议。
汕尾是致公党的发源地,对中国致公党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优势,毫不逊色地完成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但是,在新时期汕尾的民主党,包括致公党,还是显得势单力薄、落后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组织建设更显滞后,很难达到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势不再凸现 汕尾民主党派一向具有智力优势、人才优势的美称,但从目前的现实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优胜已经走向弱势。首先是科教兴国的一系列战略的实施。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化、现代化水平不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传统意义上的工农干部的比例已经很低,以上两点使得民主党派的知识优势得不到凸现。
2、民主党派成员自身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不但成员数量增加较快,成员质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与参政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这些进步还是显得十分不够。我们有少数成员,平时不注重政治学习,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只把民主党作为个人向上爬的手段。因此,理论水平较低,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解不深刻、领会不透彻,参政议政能力较差。有些成员不能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高高在上,因此,不知道国情、不了解民意,同样也发挥不了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应有作用。也还有些成员组织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不能按质保量地完成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把党派的工作看成只是少数专职干部的事。另外,有少数基层组织在发展成员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要求不高、考察不够、把关不严的现象。以上这些问题都有待在组织发展中加以解决。
3、民主党派成员数量偏少 现在,民主党派成员的数量已经有了较大的增加,但却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使大多数汕尾人过上富足的日子,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工作量也许是以前的十倍、百倍,况且当前世界经济的复杂性、风险性及不可预测性都是以前不可想象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本来是我们致公党的优势,可惜党员人数却严重不足,陷入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这里说的“力”当然是“人力”就是“人力资源”)。目前全国致公党党员只有三万多人,汕尾市致公党党员也只有几百人,城区致公党党员只有50人。无论从绝对数还是相对数来说都是很小的,这已经极大地阻碍了致公党各项工作的开展,极大地阻碍了致公党在社会事务及人民群众中影响力的提升。
发展党员,必须把党员的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也知道,在数量达不到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没有数量的保证,质量同样是得不到保证的。因此,在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前提下,必须要加快党员的发展步伐。所有的党员都要有忧患意识,把发展党员当作一项重要的核心政治任务来完成,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广开门路做好这项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使党员的人数有较快的增加,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另外,党员年龄偏大,离退休人员已占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代表性还不够广泛“近亲繁殖”现象普遍,很多单位和部门甚至没有致公党党员,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在组织建设中加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