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703|回复: 0

[文学] 王国梁谈《千里血脉一一中央秘密交通线探秘》的创作感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3 00: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微信图片_20220203002509.jpg

2021年12月26日上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国梁《千里血脉——中央秘密交通线探秘》新书发布会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成功举行。本次新书发布会从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对《千里血脉——中央秘密交通线探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下为发布会上部分革命前辈后代和专家的发言内容,与读者共飨。

王国梁谈《千里血脉——中央秘密交通线探秘》的创作感想

微信图片_20220203002513.jpg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厅巡视员、广东南方红色文化研究院创院院长、红色作家、书的作者 王国梁

我为什么会写这部书呢?说起来,还是八九年前的事。


我从20多岁就踏进中共党史研究的门,一直恋恋不舍,寸步不离,直至退休回家。广东这块红色土地,有多少让人眼睛发亮的东西,像许多党史学者一样,自己是深知的。从粤东进省城后,便应一个有气魄的出版社之约,3个月写出了《广东人是天下的眼》这部讲述地域文化的书,一口气写出了38个广东历史名人,而后又主编了一部描述80多名中共政要人物的《中共名人在广东》一书。而中共广东党史事件呢?我看好广州起义、香港文化人大营救、中央秘密交通线……八九年前,我便受省委宣传部之托写下了纪实文学《大营救》,在上海、深圳、香港等国内诸多报刊网络连载,还被说书人在《有声中国》等全国近十个有声网络连续七八年天天播讲,可谓出尽了风头,有时也不禁沾沾自喜……《大营救》出版后,离退休年龄还有两三年时间,本人趁着还有精力,就看准中央秘密交通线这个题材,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背起行囊,沿着当年中央秘密交通线这条漫长而崎岖的路,从广州到上海、香港、汕头、潮州、大埔、永定、龙岩、长汀、瑞金,历3000多公里进行艰辛的采访,收集史料和现场感受。当然20世纪30年代行走这条交通线,不是徒步跋涉就是坐那胆汁都要呕吐出来的剧烈颠簸的客轮。新世纪的重访者,有时登上飞机,一眨眼就数千里;有时坐上小车,飞驰在舒适的高速公路上,当然也难免踩着杂草、荆棘丛生的小径,寻找被人遗忘冷落多年的遗址。采访虽辛苦,比起当年的勇士,还是轻松得多了。自己还到北京国家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党史研究室查阅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档案资料。本想趁热打铁,一口气把书写下来,然而退休通知准时无误地发来了,只得清退回家,这滚烫的心便被冷却下来了。阴差阳错,数月后,省委宣传部知道我在研究中央秘密交通线这个专题,要我撰写成10集文献艺术片脚本,我应约经1年多的研究创作,终于完稿付拍。去年乍暖还寒时节,忽接省作协、广东人民出版社要我参与《红色广东丛书》写作之邀,我颇惊喜,并报上准备写的这部书;获批,又喜。之后,我再度梳理原来收集的成堆资料,并从书店、网络购置新增了上百本有关书籍参阅,眼睛看花了、看痛了,案头备上三种不同眼药水,红的绿的,轮流着滴,“新冠”横行,被迫宅居。经过半年的伏案疾书、修正、润色,并吸纳出版社初审的宝贵意见,三易其稿,终成此拙著。红色纪实文学,鄙人摸索了半辈子,从《春晖赋——革命母亲李梨英》《忠魂——抗日烈士周礼平》《沧海英雄——战斗英雄麦贤得》《大营救》《火种》到这本《千里血脉》,我觉得有三难:首先是史实的真实性、准确性的把握,红色题材准确说是来自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共史,都是70年前的事,尽管不少有案可稽,但一些细节甚至大节都各有其说,有的当事人的回忆也前后不同,就是正式出版物也无法统一,只有让作者自己在众说纷纭中去辨别,此乃一难。其次是纪实文学,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就离不开对事物、人物、环境的生动而细致的描写。而这些细描能否符合当年的生活实际?能否再现或接近当年的原貌?这是二难。再次是作者的素质、思想水平与历史人物的素质、情操总有距离。作品要达到高质量,尤其是高要求的政治、文学品味,真正成为后人的精神食粮,作者非在人生观、世界观上磨砺一番不可。不然就难以缩小作者与作品中塑造的革命志士高贵品质的距离,作品就难成上品。此为三难。总之,一部红色作品出炉,如果印上千百把本,应付一下政治时需,一阵风后,就烟消云散,那就太没意思了,不如不写!我这本书,力争写成上品,是否达到,只有让读者评定。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的创作是认真的,几乎竭尽其能的。希望能像我别的书一样,出版后让读者喜欢,印上万册,一版再版。遗憾的是,党的秘密工作这一题材,长期属于不宜公开宣传的领域,许多党的秘密工作者,因纪律约束,也很少对外披露,就是自己的家属子女也知之甚少。虽然自已历经十年的收集,实地踏探,但仍深感有遗珠之憾。幸得近年公开出版的一些书籍,也披露了一些当事人的零星回忆史料,本人经多方研究梳理,终成此书奉献给读者们。书出版后,原中央交通局局长吴德峰的女儿吴持生、华南交通总站站长饶卫华儿子饶潮生等又给我提供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这对我以后书的修订再版很有帮助。最后,感谢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作协、广东人民出版社给我这次创作的机会,并感谢毛泽东、周恩来、吴德峰、饶卫华、李沛群、卢伟良等革命前辈的亲属和后代,以及接待我采访的北京、上海、广东、汕头、梅州、潮州、大埔、永定、龙岩、瑞金等地有关宣传党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本人但愿以自己的心血浇灌绽放的红色文学的小花,在祖国茂盛的文学百花园中添上一点红,为读者诸君,尤其青少年所喜爱,本人便感到万幸了。

广东南方红色文化研究院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8027423661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天安总部中心15号楼403室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六一之思
[三唯论点] 梦想之灯
[三唯论点] 小漠香坑游记
[三唯论点] 晨曦
[三唯论点] 雨夜
[三唯论点] 烽火岁月显英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