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
查看: 23188|回复: 0

[汕尾] 造就优秀人才 培育精品剧目—— 省第八届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汕尾赛区)花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3 12: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11日至13日,省第八届中青年演艺大赛在我市开辟了小剧种赛区,受到广大戏迷的热烈欢迎,主办单位开辟的微信公众平台“粉丝”量达到两万多名。记者昨天在比赛现场——市马思聪艺术中心采访时,有几位上了年纪的票友正在询问如何领取戏票,当得知戏票已发完时,他们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推动戏剧事业发展获省肯定
  海陆丰是戏剧之乡,拥有西秦、白字、正字三个全国稀有剧种,曾经辉煌数百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文艺事业的发展,电脑、手机等新平台的出现,戏剧艺术陷入低潮,以至不少有识之士发出“救救稀有剧种”的呼声。市党政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重建各县(市、区)的三个稀有戏剧传承中心,到长年举办以三大稀有剧种为主要内容的惠民演出;从老艺人的艺术传承,到青少年戏剧演员的培养。方方面面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省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七届,影响深远,但从未在汕尾设分赛区,此次特意在我市开辟小剧种赛区,就是对我市推动戏剧事业发展做法的高度肯定。
  省文联、省剧协、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等主办单位利用此次大赛的机会,通过开辟公众微信平台、向市民免费派发戏票等,将大赛办成一次戏剧爱好者的盛宴。记者在市马思聪艺术中心前厅看到,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和市文联等主办单位利用这次机会,设置了我市九个全国非遗项目的介绍专栏,包括三大稀有剧种、皮影戏、汕尾渔歌等,全方位展示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大稀有剧种受青睐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本次大赛评委周公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一些90后演员的出色表演,让人耳目一新,真应了古人那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周公谨希望我市的演员多走出去,多与外地交流,如将一些极具潜力的小演员送到北京戏剧学院地方戏剧班深造等。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广东粤剧院院长、本次大赛评委丁凡说,看了西秦戏的参赛剧目,大为震撼。他认为西秦传自秦腔,由于西秦戏长期在海陆丰传承,很少走出去,反倒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东西,比秦腔还原汁原味,值得好好研究传承。他的观感是:“不是他们学我们,是我们学他们!”
  其他评委也对三大稀有剧种表示看好,对参赛者的“四功五法”极表赞赏(“四功”,即是唱、念、做、打的四项基本功,是戏曲舞台上一刻也离不开的表演手段。“五法”,一般是指手、眼、身、法、步。)。他们还认为,三大稀有剧种中有许多特别的东西,和其它剧种相比凸显个性,这种个性在发展传承中不能丢弃。
  黄梅戏采茶戏增光添彩
  此次来汕尾赛区参赛的还有深圳黄梅戏和梅州采茶戏。
  此次深圳龙岗梅之韵黄梅戏艺术团的王兰军、陈慧萍带来了《天仙配》、《女驸马》两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剧目。他们以亲身经历畅谈了看法:在民间,戏剧还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有着数量很大的戏迷。他们第一次观看我市三大稀有剧种,觉得出乎意料地好,无论功架、唱腔,都完全可以走出汕尾、走向全国。
  梅州市五华县采茶戏演艺公司送来了《钓拐》和《试妻》两个剧目。据本次评委、著名山歌剧表演艺术家王映楼介绍,采茶戏是梅州、韶关等地流行的一种地方剧种,与山歌不同,可以演大戏。
  据省剧协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大赛是八届大赛中参赛人数最多、参赛节目最为丰富、参赛演员更为年轻化的一次赛事,体现了我省戏剧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大赛将进一步凝神聚气,推动我省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

20150613090440644.jpg

图为演艺大赛现场

20150613090532660.jpg

图为演艺大赛现场

20150613090545941.jpg

图为演艺大赛现场

20150613090559394.jpg

图为演艺大赛现场

(来源 汕尾日报 记者 沈洛羊 摄影 张胜堡)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李希到汕尾调研 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
[汕尾资讯] 杨绪松调研城区时要求 加强驾驶技能考场管理
[汕尾资讯] 石奇珠调研陆河海丰时要求 将红色基因注入新
[汕尾资讯] 省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 严防源头 严
[汕尾资讯] 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学习会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汕尾资讯] 杨绪松与黄金珠宝首饰行业企业家座谈 增进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