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
查看: 23223|回复: 0

[汕尾] 倾力为民办实事 —— 市农业局帮扶联安镇友爱村侧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1 10: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启动以来,市农业局积极落实各种帮扶措施,以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以发展农业产业化、整治村容村貌、推进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为重点,全力帮扶海丰县联安镇友爱村。两年多来,市农业局共投入各项帮扶建设资金450多万元,使友爱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至2014年底,友爱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提高到5750多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4万元增加到5.2万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安居乐业,淳朴古老的村庄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搞活经济点子多

解决好“钱袋子”和“米袋子”问题、尽快增加村民收入,是扶贫帮困工作的第一要务。友爱村在市农业局等多方帮扶下,齐心协力,上下联动,拓宽思路,搞活经济。

该村把产业扶持作为有效脱贫的主攻方向,通过“扶产业”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该村有2600多人、耕地面积只有1530多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亩。但该村地处平原地带,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水稻、番薯、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传统产区。该村从实际出发,按照“统筹规划,发展特色”的思路,调整土地,集约经营,发挥资源优势,激发产业潜能,打造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改变村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的现状,该村组织56位村民成立了“海丰县友爱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开展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户种植优质水稻、番薯和西兰花、芥兰等特色蔬菜。目前,该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已实施了西兰花种植、甘薯新品种“新普紫”示范推广等项目,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为发展壮大“友爱专业合作社”,提高友爱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该村注册了“联安友爱”商标,为下一步打响“友爱大米”、“友爱番薯”等特色品牌打好基础。

一直以来,该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村干部把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外引内联,长短结合。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在市农业局牵头协调下,筹资70多万元,以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与我市中荣农资公司合作,投资化肥淡季储备项目,使村集体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友爱村把对贫困户农业技术培训和非农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突出标本兼治,抓好培训“促就业”。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种养技术示范培训,加强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努力增强脱贫能力和致富后劲,让贫困劳动力掌握种养技能,培养农户的一技之长,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型。首先是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技能培训。该村组织了近百名农民参加番薯机械化生产技能操作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现场演示观摩,提高农户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和操作水平;先后多次邀请农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开办技术讲座,为村民讲授《蔬菜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专题课。其次是引导劳动力参加非农技能培训。该村积极为贫困农户牵线搭桥,引导劳动力参加非农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拓展就业空间,实现劳动力转移。

如贫困户叶宽响的女婿,在经过短期的技能培训后,由务农转向梅陇镇从事首饰加工业,大大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到目前为止,该村已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发放《广东省主要农作物年度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水果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业科普资料150多份,参训村民300多人次,转移劳动力就业近40人。

古村焕发新魅力

整治村容、改善环境是扶贫“双到”工作的必须之举。在市农业局的帮扶下,友爱村把“扮靓绿色新家园”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以圆埔自然村为中心,全面推进,多点开花。并通过发动乡贤和老板捐资、申报“一事一议”项目、申请扶贫补助等办法,多方融资集资。一是改善交通环境。多年来,沙堆自然村交通落后,通往墟市只有一条乡间土路,“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路难行”的抱怨声不绝于耳。该村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下决心解决“行路难”,在市农业局及乡贤的支持下,多方筹资20多万元,使沙堆自然村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大大改善了村民的交通环境。二是建设村前公园。为改善村民的生活宜居条件,友爱村认真做好乡村规划,筹资30多万元,分期实施建设村前公园和体育健身场。目前,东加厝自然村的村前公园、圆埔自然村文化公园都已落成,圆埔自然村的体育健身场已成为友爱村及周边村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三是建设文化家园。白町自然村是海丰名人陈炯明的故乡,去年年初,该村启动“陈炯明故居”文化工程建设项目,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产生了轰动效应。该村借此机会,打好名人牌,引资建设文化家园。“陈炯明故居”的重建,既推动了友爱村的新农村建设,又提高了该村的知名度。

据初步统计,在市农业局帮扶的两年多来,友爱村已筹集各项建设资金480多万元,修建文化公园5个、文化室5间、公厕1间、垃圾池3个、村道3条2500多米和路灯27盏。另外,年久失修的村行政办公室也修缮一新。(来源 汕尾日报 记者 郑冰利  通讯员 罗善杰 )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李希到汕尾调研 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
[汕尾资讯] 杨绪松调研城区时要求 加强驾驶技能考场管理
[汕尾资讯] 石奇珠调研陆河海丰时要求 将红色基因注入新
[汕尾资讯] 省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 严防源头 严
[汕尾资讯] 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学习会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汕尾资讯] 杨绪松与黄金珠宝首饰行业企业家座谈 增进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