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林地理

[论汕尾] 发掘宝塔儒教传承 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8 23: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09: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斗志永不息 发表于 2014-10-28 20:07
完了完了。。。。。。人人都向林地理老师学习了谦让,学习了控制情绪,这市民网缺失他原来的市井味道的了。 ...

谢谢你,你提醒了我们。我有时在玩穿越。我在玩穿越海陆丰五十,甚至一百年前的市井文化。那时的海陆丰市井提倡的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
发表于 2014-10-29 11: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关注海丰历史文化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06: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联人 发表于 2014-10-29 11:18
关注海丰历史文化

繁华深处,情意依旧,一笔落墨,思念倾城。
发表于 2014-10-30 11: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陆丰到处是历史!
月是他乡明,水是故乡甜。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8: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4-10-30 11:31
海陆丰到处是历史!
月是他乡明,水是故乡甜。

先生说得好。海陆丰历史文化需要众乡亲齐心协力尽情挖掘重新整理的时候了,您说是吗。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8: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game2000 发表于 2014-10-28 23:01

谢谢支持。
发表于 2014-10-30 23: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老师:海丰还有一塔在鹅埠新园,凤河出海口山上,基址还在。
发表于 2014-10-31 00: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1 15: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10-31 15:44 编辑
陈宝荣 发表于 2014-10-30 23:53
林老师:海丰还有一塔在鹅埠新园,凤河出海口山上,基址还在。

谢谢你,这个塔是不是在象山正觉庵对面或者附近。是河流交汇处的水口,从这里沿凤河往北有狮山的云台禅寺,深涌,山清水秀,风景秀丽,仿佛仙境。美极了。
我还看了你前年的大作,杨安都驿道及杨安村的变迁。深受感动。你等爬山涉水,实地考察,结合古县志,留下精彩。可敬。里面许多见解,我也赞成。杨安村可能是中间有一度作为杨安都都治,可能不是南宋末期,也许是明代嘉靖年间山贼猖狂时。所以嘉靖地图对应。杨安都都治很可能是鹅埠镇的蛟湖村西寨下城至东寨之间,这里地势较为平坦中间还有一片水域,比较适合建城。在往东就是凤河最美的地方,由此建成杨安都镇水祈求文运的风水宝塔。在梅陇海侵时期,作为惠州府海丰县杨安都都城是恰当的。我好几年没有在鹅埠赤石逗留了,这种猜想不一定对。但以前我好多次骑摩托去这一带家访,我就似乎感觉,这里的乡村及乡民跟海丰其它地方有很多不同,又有别于半山客,广府文化的味道比较浓。是个耐人寻味的好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1 17: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宝荣 发表于 2014-10-30 23:53
林老师:海丰还有一塔在鹅埠新园,凤河出海口山上,基址还在。

我上网查了那么久,没有看到关于这个塔的记叙,有些失望。我突然想起你在那边工作多年,又是地方文史学者,请教你不更好吗。我对鹅后赤小感兴趣,想学习,又不熟悉。很想多看看描述那里地理历史的文章。
发表于 2014-10-31 23: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0-31 17:32
我上网查了那么久,没有看到关于这个塔的记叙,有些失望。我突然想起你在那边工作多年,又是地方文史学者 ...

我考察狮山宋代箫御疾古墓时听当地几个人说的,在狮山附近。你不是有学生在合作区当局长吗?有空一起过来求证。
发表于 2014-10-31 23: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0-31 15:30
谢谢你,这个塔是不是在象山正觉庵对面或者附近。是河流交汇处的水口,从这里沿凤河往北有狮山的云台禅寺 ...

你有感觉,与我对应!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7: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助慈善社-读尊 发表于 2014-10-31 00:23

谢谢你们真诚的支持。我当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7: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宝荣 发表于 2014-10-31 23:28
我考察狮山宋代箫御疾古墓时听当地几个人说的,在狮山附近。你不是有学生在合作区当局长吗?有空一起过来 ...

也好,有空去看看。我们是了解一点过去的海丰人,去看看深汕合作区怎么发展生态文明的,有没有对得起祖宗和后代。相比之下,我可能更喜欢探讨生态经济等生态文明。我也觉得你那些文章也在传承生态文明。很不错。我那些年出外苦读和谋生及游玩,也在学习看看别人怎么传承生态文明的。回头看看我们的祖先怎么那么优秀,有先见之明。包括那个吴半县。
发表于 2014-11-1 13: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11-1 07:01
谢谢你们真诚的支持。我当努力。

:handshake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