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河柳子

[地方志] 海丰姓氏文化初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21: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黎池(约1836—1893)生活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当年,他武艺高强,系黎氏的“硬马吞吐拳”承前启后者。当年,他的门徒遍及县内外。曾到公平新厝、联安雷公田村、下四府(广州附近的黎氏)设馆传授武艺。其中广州黎茂槐、海城町仔陈俊玉是他的高徒。池师在教拳时根据不同情况分为“硬马”和软马“的架势而运用,演成”硬马吞吐“和”软马吞吐“拳法。

    相传清末,南少林寺名师广进和尚驻于海丰万寿寺,政府规定邑人武界欲出师传徒者,必先向广进禅师切磋武艺,能闯过关卡(广进禅师坐在寺前的太师椅上,会武者进招闯关)的才有资格设馆传徒。当时,很多人无法纪闯过。陈俊玉在其师黎池的指点下,施展黎氏传统武技,取得禅师的称赞和证书,此事在我县传为美谈,从这一逸闻中足见黎姓宗族于清代的武风和武艺。黎氏武术其中有:吞吐反、二十四步、二十四步反、侧斗等套路。

    黎池的父亲黎建都系海丰黎氏第廿二代,约生于清乾隆末年嘉庆初年时期,他年少便喜爱练习祖传武艺,二十多岁时便千里寻师访友,到福建学习南少林拳,返回家乡后教导族人外,还到外地传徒授艺。黎池的儿子叫黎乃锦(字允潭,1868——1943年)也是名驰县内外,清末至民国初期,他曾到汕尾等地设馆传艺,其中门徒有林素。【后续】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07: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6-9-18 07:46 编辑

    上埔村黎氏是从关后村分支的,该村同样也是世代崇文重武,清代建有(八房公厅)一座祠宇面宽三间,前连阳井和围垣,中厅两侧的左房为“文馆”,右房为“武馆”。清末,该村武师黎福炎在此向家族的青年人传授武艺,门徒其中有黎葵,黎葵的传人黎丹。十四、五岁的黎顾也爱好拳棍,拜本村黎丹为师。

    据了解,上埔村的“黎氏少林拳”(硬马吞吐)其中有“吐膺拳”套路,棍法称“连环带三门”,原是二套,因其套路太长,后改拼为一套。还有“猴棍”(失传)、“蜡拔棍”(属太极之一)等。其特点:步法以脚指擒地,马步稳固,转身敏捷,技击力强,变化迅速等。

    近日,笔者作了研究和考证,原来台清、关后和上埔黎氏先祖所传承的”硬马吞吐“和”软马吞吐“,简称”吞吐拳“,竟是南少林拳法之一。该拳种早在清代初期从福建传入广东北部客家地区,之后,便传入崇文重武的海丰黎氏,成为”黎氏少林拳“的名牌,已有300多年历史了,堪称我县乃至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值得发扬光大和世代传承。【后续】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20: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加溯历史长河,成为海丰名门望族之一的黎氏,不仅以尚武精神驰名于世,而在明清两代中也产生了具有影响的儒士和慈善者等人物,有些先祖的事迹名载入地方史乘。

     明代时期,黎姓虽然未在科举上出现显耀人物,但在明末清初出了一位著名的地方史学家,他叫黎献,是明崇祯年间秀才,有儒雅高风,博学多闻。清康熙三年(1664)甲辰夏,江南阮士鹏出任海丰知县,倡起编篡《海丰县志》时,在尊经阁设席宴请明末举人黄德景、庠生黎献、林京元、彭上捷、李亘培、林悖、蔡华衮参与工作。黎献等将家藏的地方史乘和亲见亲闻,汇编成廿一卷的《海丰县志》。

      清顺治初年,海丰黎氏先祖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黎希进,他的性格孝友,处事严谨,为人正派,和蔼可亲,无骄傲的言行。他与黎云岗等积极倡建少祖祠“经术堂”,团结族人和邻居。由于他的道德赢得政府官员的赏识,老百姓的尊崇,于顺治十年(1653年)春,朝廷为加强群众基础,颁下文件通知各县,以皇恩浩荡的名誉举行“乡饮”的联欢会,设宴摆酒慰问有德望的群众代表。黎希进应邀参加了这场隆重的宴会,同时,又得到朝廷命官题赠的“树德传芳”匾额。顺治十年(1653年)秋,海丰大饥荒,黎希进作为有名望和受过皇恩的名士,义不容辞,慷慨捐献粮食协助政府赈济灾民,知县范大鼎送上匾额题书“尚义可敬”四字嘉奖黎希进。【后续】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21: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清代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科举功名之中,黎氏家族制定了扶助学生进考公益基金,鼓励黎氏子弟奋志读书。在文科试场上,黎氏先祖也出了几位贡生,其中有:乾隆年间,廪贡生黎心逸、黎光辉。光绪初年,增贡生黎殿魁等杰出人物。

     从历史角度看,海丰黎氏家族有着源远流长、崇文重武的传统文化底蕴,这也许是将军山龙脉灵气所钟。台清前厅村、下围村、关后村、下铺村、上博村等创办有麒麟、虎狮班和武术馆。其中的馆名叫,顺兴武馆、华兴武馆、东兴武馆、群星醒狮武术团等。在现代也产生了多名誉享现代武术界的能人名师,诸如黎潭柳、黎顾、黎锦田等。

     2006年6月,黎炳星创办了一支180人的上埔群星醒狮团,聘请少林拳传人蔡君开武师任教练,上埔村黎氏中青年人踊跃苦练少林拳、棒术、大刀、枪、地方拳等,在2.8米高的铁桩上进行练习舞狮技艺和武术。同年,该团是唯一接受政府的任务。为纪念彭湃烈士诞辰110周年活动和红色旅游启动仪式,在红场大型表演其醒狮舞(武)艺。精采的演技得到各级有关部门的表彰,社会各界的称赞。多年来,该团应邀到深圳、惠东、汕尾、海丰、赤坑、可塘、公平等地表演。【后续】
 楼主| 发表于 2016-9-25 07: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山代有人才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为祖国,为社会而服务的杰出人才,是家国之本。在近现代中,海丰黎氏涌现了一大批大有作为的杰出人才。民国时期至1958年,先后有黎云(女)、黎希干、黎诺三名出国留学生。其中黎云到苏联留学,黎希干于1947年到美国留学进修,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研究员,解放后回国,曾任北京大学医学院细菌系教授、研究生导师。黎诺是从事地质科学研究,他于1954年8月留学苏联。

        从1985年以来,先后有黎斯磊、黎干辉等留学加拿大,黎泽慰、黎东平等留学美国。据初步不完全统计,海丰黎氏子弟毕业或就读本科大学生有200多人。

        现代的杰出人才其中有:教育专家黎有为、国家高级工程师黎白灵、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黎毓干、获取博士学位的青年化学家黎健、硕士学位的著名医学导师黎锦如、经济学博士黎友焕,以及企业家黎祥君、黎道雄等知名人士。他们有的成为国家的栋梁,有的是乐善好施的慈善家。在各时期、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和家乡的建设,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辛勤的劳动和贡献。

        2011年冬,黎氏家族有识之士黎道雄、黎方极、黎斯凯等为弘扬姓氏优良传统文化,创人出版《黎氏文化》的刊物。这一美举将有利于激发黎氏子弟再接再励,重视文化和培养人才的发展。同时,鼓励大家为家乡公益事业的建设,更为海丰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强县增添美丽的奇葩和光彩。
发表于 2016-9-26 09: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
发表于 2016-9-26 09: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柳子 发表于 2016-8-18 21:37
话说,满腔热血孤军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 1282)于景炎二年(1277)九月,因在江西永丰县空坑败 ...

学习了,期待后续
发表于 2016-9-26 09: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柳子 发表于 2016-8-20 08:48
公元1278景炎三年,惠州府知府文璧(文天祥之弟)已宣布将惠州城投降元朝了,自己当上临江总管的官职 ...

好,多谢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20: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6-9-26 20:43 编辑

张氏人文历史

——     吴福钦


       在海丰常见的张氏对联主要有:清河世泽,金鉴家声。青钱世泽,金鉴家声。清河世泽,百忍家声。

      从这些对联文化中可追溯其先祖的根源,据有关史料记载,黄帝的儿子少昊的第五子名叫挥,发明了弓箭,被赐为张姓,张挥成为中华张氏的始祖。清河是张氏的堂号。出自汉朝的清河郡,现在的河北省清河县。

      晋代,中原张氏已有迁入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又有中原张姓军兵随从。后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定居古田梅溪,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22: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长安年间,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光市)人,张九龄(678—740),进士出身,唐开元年间任尚书丞相,官至中书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以这一天为千秋节。唐玄宗皇帝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全国性诞节,当时王公戚里向玄宗皇帝进献宝镜,而唐玄宗回赐四品以上官员铜镜。当年张九龄呈上报告十篇,称为《千秋金鉴录》,张九龄说:“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意思是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乃述前世兴废之源,玄宗皇帝非常高兴,下诏表扬张九龄。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6: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氏的”金鉴家声“却是出自唐代张九龄的《千秋金鉴录》。

      青钱,即青铜钱,是货币。唐代名贤张旒(约660—740),字文成,号浮休子,文学家。河北深县人,进士出身。官任司门员外郎。唐开元年间,被流放岭南(广东)。他的作品文学较通俗易懂,当时颇为风行,文章价值如青钱,万选万中。所以张氏用“青钱世泽”为标志。

     张氏还有一句“百忍家声”,出自“百忍成金”的成语,形容忍耐的可贵。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1: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高宗年间,泰山脚下的张家庄有一位员外叫张公艺,九代同居,他是张族的老寿星。张公继承先祖的俸禄,拥有良田千顷,家资万贯。然而张公厚德薄财,和睦亲族,礼贤下士。平日里慷慨好施,济危扶困且待人大度,遇事善忍,当地百姓皆尊称他为张善人。人们都传言:不管南北往之士,谁个有困难,尽可求助于张善人,必有资援。日复一日,张善人积德行善的迹越传越多,美誉不胫而走。唐麟德年间,高宗皇帝登临泰山,路过郓州,亲自探访张公艺,皇帝问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不分家的原因和意义。他拿起纸笔墨写了百余个“忍”字。后来,张姓为纪念张公艺的德泽,便以“百忍”为姓氏文化。
发表于 2016-11-7 10: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11-8 16: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8 22: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6-11-28 22:27 编辑

丘(邱)氏人文历史

——  吴福钦



       每个姓氏家族都有他的历史文化,也是祖先留给后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姓氏对联虽然每句仅四字,其内涵是凝聚着感召力、团结和谐的精神,激励后代子孙饮水思源‘寻根溯本的功能。我们从丘(邱)姓的对联文化中常见的二副:

       河南世泽,渭水家声。

       琼山世泽,渭水家声。

        丘(邱)姓堂号称河南堂,来源于汉朝的河南郡,即现河南省洛阳县。

        丘(邱)姓子孙为纪念先祖发源地采用“河南世泽”为家族标志。“渭水”也是一个地方名, 丘(邱)姓为什么写着“渭水家声”呢?这要从三千年前的上古时代说起。

      当时,周朝有位名贤,名叫吕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说到姜太公很多人非常熟悉,就是古代故事《封神演义》中,隐居渭水钓鱼,后来协助周文王“兴周灭纣”,创立周王朝的姜子牙。周朝平定天下后,周文王为报答姜子牙的功恩,划出周朝的齐地立国都,封姜子牙为齐太公,建都于营丘。营丘在现山东淄博市临淄县北部。所以,姜太公的第三子吕穆以地名的“丘”字为姓,为天下丘姓始祖。


发表于 2017-6-13 14: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丽庭
发表于 2017-6-13 14: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丽庭
发表于 2018-7-15 01: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