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五月,嫣红姹紫仍如春。满目锦绣让人感叹青春的无限精彩。
在这美好的五月天里,一群平均年龄约为29岁的青年所组成的朝气蓬勃的集体在南粤大地被人们广为传颂、争相学习。这个集体是继2012年被评为“市青年文明号”、2013年被评为“省青年文明号”后,日前再获“全国青年文明号”殊荣的先进集体——汕尾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指挥室(以下简称“汕尾110”)。 这支年轻的队伍组建于1997年,现有民警10人,辅警20人。自建队以来,一批又一批的“汕尾110”人牢记人民警察的庄严承诺,将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了这个平凡的岗位,默默无闻、昼夜不息地守护着百姓平安,以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了汕尾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成为了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守护神。以至于二十年来,在汕尾人民群众中间悄悄兴起了这样一种说法:“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 这支年轻的团队究竟拥有怎样的魅力?记者慕名来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指挥室感受青春与使命的力量。 开拓进取 勤于学习强素质 走进“汕尾110”,记者首先注意到的是两份“成绩单”。其中一份记录了“汕尾110”人自2015年以来的接处警成绩:共接报违法犯罪警情24165起(刑事案件8363宗、治安案件15802宗),交通警情32061起,求助43691次,直接调度指挥破获案件738宗,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26名,实现了受理报警求助“零推诿”、接处警服务“零差错”、报警群众“零投诉”。另一份记录了近年来“汕尾110”人获得的荣誉:荣获集体三等功1次、集体嘉奖2次,民警多次获得省、市级荣誉称号,立功受奖率达到80%以上。2015年,广东省委组织部将“汕尾110”事迹编入《广东省践行“三严三实”先进典型选编》。 直观的数据里面蕴含了多少看不见的付出与艰辛,我们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面浸润了每一位“汕尾110”人的汗水。其中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便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功课。 “汕尾110”人深信“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们践行“激情工作、快乐学习、健康生活”理念,实行一周一例会、每月一点评、每季度一培训的“三个一”学习教育制度,有效地提升了青年警辅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
此外,该团队还从抓党建带团建,增强党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开展教育培训定期考核,夯实业务基础;丰富文体活动,增强团结交流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包括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坚持党团员政治理论同学习同检查等,将党、团基本知识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列入全体警辅人员必学必训的内容,采取集中学习、党团民主生活会、举办征文、演讲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系列教育学习活动,引导团员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帮助青年团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们还经常在“五四”、“七一”前夕组织党员、团员前往海丰县红宫红场和红军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开展党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激发青年们的政治热情、工作热情,以最高的政治自觉、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 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守平安 自古警营多俊杰。“汕尾110”虽然以女同志居多,但巾帼不让须眉。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的主任周锦东,到积极参与4×24小时值班制度、视熬夜轮值为家常便饭的90后辅警刘婷婷,这个团队人人可谓俊杰。他们始终秉承“群众来电无小事”的理念,不辞辛劳,加班加点,对每一起群众报警求助,无论线索多模糊都不放过,争分夺秒地高效调度,设身处地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日夜24小时守护着百姓的平安。 2015年8月27日11时许,“汕尾110”接到群众来电反映,称其在城区成内路兴业楼附近捡到一张一元面额的纸币,上面用鲜血书写着“救我,五楼”字样。“汕尾110”立即指令该辖区派出所前往现场处置。处警民警经及时走访调查,成功解救了兴业楼五楼被非法传销组织控制拘禁的6名受害人员,并端掉了该传销窝点。 2016年3月6日下午,“汕尾110”接到了一条来自北京一网友的模糊报警线索,称有人要自杀。“汕尾110”迅速反应,与相关职能部门紧密协作,经过近三个小时锲而不舍的紧急联动协调,在仅仅知道当事人姓名和微信号的情况下,几经波折成功找到了居住在我市欲服安眠药自杀的花季少女,并助其家人及时将其送往医院抢救,使其脱离生命危险。据悉,新华网和《南方日报》等国家、省级新闻媒体均对该案例作了报道。 当然,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据周锦东介绍,“汕尾110”平均每天接进电话逾千个。忘我的工作常常让接警员们无法很好地区分开工作与生活。“有时候朋友打电话过来,我们也习惯性地以‘您好,这里是汕尾110……’开场,闹了不少笑话。”90后接警员小陈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她表示,尽管这份工作需要她经常以办公室为家通宵加班,且工作过程中需要很多的耐心与包容,但是想到每一个打进来的电话都可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她就感到自己的工作异常神圣,觉得唯有全力以赴投入,做最好的警察,才配得起身上那套庄严的警服。 接警员日常接到的警情中不乏恶意骚扰、谎报警情的情况,而且报警人员素质不一,因此这一工作往往对接警员的职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说,“汕尾110”能够实现自2015年以来受理报警求助“零推诿”、接处警服务“零差错”、报警群众“零投诉”着实不易。 敢于担当 善于创新破瓶颈 “汕尾110”是汕尾建市以来第二个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先进集体,这次荣膺“全国青年文明号”,填补了十七年来汕尾在此项荣誉上的空白,应该说是件十分值得骄傲的事情。市文明办在本报与汕尾广播电视台刊登通报,号召全市各地各单位学习先进。因此,记者希望这支队伍的领头雁周锦东谈谈感想,结果他谦虚地说,这并不是他个人的功劳,也不仅仅是指挥室现有30名工作人员的功劳,而是一批又一批的“110”人在各级党委、政府乃至团委的领导和市公安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用热情如火的青春浇铸出来的成绩。“成绩只能说明过去,重任仍在肩头,汕尾的持续平安需要我们一起为之不懈奋斗!”周锦东充满豪情地说。他对“汕尾110”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仍不满足,认为许多方面工作仍有提升空间,要想长久地守住荣誉,他们需要更加努力、敢于担当、奋斗不止。 据周锦东介绍,去年初,市公安局党委作出决策部署,决心筹措资金,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厅提出的“建立现代化的指挥体系”的工作思路,对市公安局指挥系统和指挥调度大厅进行升级改造,切实提升精准指挥、扁平指挥和可视化指挥能力水平。 目前,“汕尾110”已为新一代指挥系统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骨干到珠三角、粤北、粤东地区公安110实地考察调研,学习借鉴经验。在新系统建成前,“汕尾110”跟随建设进度提前组织民警、接警员培训,让民警、接警员熟悉新系统,提前做好新系统应用工作准备。“汕尾110”人希望通过新平台建设,建立全警联动的合成作战办案体系,并依托110实战指挥平台,实现社会面动态防控网、社会治安监控视频动态防控系统、陆路卡点封控网、海上动态防控网、空中动态侦控网无缝对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预警、研判、调度、处置防控和反馈机制。 对于“汕尾110”人来讲,奋斗永无止境,创建“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工作永远在路上! (汕尾日报记者 杨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