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邓良琼 摄 焕然一新的市区汕尾大道
□汕尾日报记者 邓良琼 近日,“秋老虎”依然逞威。热情的“新汕尾人”许小姐,因日前邀请了远在茂名的好友国庆假期到汕尾做客,正忙着准备招待等事宜,迫不及待地想与朋友一同见证汕尾的新变化。 “汕尾被正式授予‘广东省卫生城市’称号!”近期,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在汕尾人民的朋友圈传开了。许小姐在转发消息的同时,还写下了一段心里话:“兄弟姐妹们,新汕尾美如画,欢迎大家来汕尾做客,携上伴侣快来吧……”这份邀请在29岁的许小姐心里沉淀了5年。这是她2012年到汕尾发展以后,第一次向朋友发出邀请。很快,这份邀请就受到了几位好友的回应,并相约在国庆节到汕尾一游。 许小姐家住市区城南路,5年来一直没有邀请其他城市的朋友前来做客。城南路位于市区的黄金地段,商铺林立,居住区巷道狭窄,以往有不少居民把垃圾堆放在城南路两侧的树下,导致垃圾随处可见,低洼处污水横流。许小姐表示,虽住在市区,但以前大街小巷的环境很差,难怪曾经有人调侃汕尾是裹着城市皮囊的农村。 但近两年,白天8时和晚上20时左右,环卫工人会一边播放着“汕尾处处有雷锋”等歌曲,提醒市民投放垃圾,一边将垃圾收集车驶到城南路中段的固定地点,方便市民投放,同时到沿街门店指定倾倒点收集垃圾。由此,市民逐渐形成定点、定时投放垃圾的习惯。许小姐欣喜地发现,不单是城南路,整个市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市民素质越来越好…… 近年来,“脏乱差”环境的整治,一直牵动着我市各级领导的心。201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展“三大环境”重点整治的决策部署,城乡面貌逐渐发生了可喜变化。同年9月,市委、市政府领导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在市区海滨大道开展中秋节志愿者环保宣传清洁活动,此举激发了干部群众维护家乡市容市貌的热情。2016年2月,全市“三大环境”建设现场会召开,对“三大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再部署。更让市民高兴的是,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城乡、社会、政务和生态“四大环境”整治行动。今年9月中旬,我市举行万名志愿者“创文”活动,通过“喜看汕尾新变化”一系列互动活动,不断增强全市上下坚定发展的信心。 回首两年来,我市颁布实施了《汕尾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颁布了《关于依法严厉查处违法建设的通告》,开展了对市区乱搭乱建、乱摆乱卖、乱堆乱放等影响市容市貌违法行为的整治,既重视“面子”,又治理“里子”。据统计,2016年以来,我市依法拆除市区各种违法建筑共5500多间约40多万平方米,取缔占道经营行为1.2万多宗;完成市区18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成市区8个城中村和6个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整治,建设了15个垃圾屋,提高了村道硬底化率,市容市貌得到很大改善。同时,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等地也加大县城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一串串数据的背后,是全市各级各部门敢于担当、开拓奋进的结果。 许小姐也许并不知道汕尾“创文”工作背后的故事,不过她坚信,汕尾会越来越好。她喜滋滋地说:“正如杨市长所说,‘风水轮流转,而今到汕尾!’如今,城市的‘面子’、‘里子’都有了,一定要让朋友们来看看新汕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