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是最常见的食材了,便宜、耐存放、做法多样,最重要的是营养也丰富。但安安发现有不少小伙伴为了补充蛋白又怕吃进太多脂肪,都选择只吃蛋白扔掉蛋黄。那么,吃蛋黄真的不好吗?
蛋黄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卵磷脂、胆固醇等;也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同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鸡蛋中的脂肪全部集中在蛋黄里,但大多是对人体有利的脂肪酸,而且含有油酸,对预防心脏病有益。胆固醇听起来可怕,其实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吃进身体的胆固醇对血胆固醇高低的影响并不大。并且鸡蛋中的胆固醇,含有卵磷脂,进入身体后,会促使胆固醇、脂肪变小,避免胆固醇堆积过多。 事实上,只有当你每天摄入的胆固醇过量形成高胆固醇血症时,它才会危害你的健康。“适量摄取”才是关键。任何营养成分,只要你摄入过量,就会对你造成危害;摄入不足,同样会对你造成危害。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成人,每天吃1-2个鸡蛋为宜。
食用鸡蛋的误区 1、生吃鸡蛋营养更丰富 在生活中,一些人喜欢吃生鸡蛋,在他们看来,吃生鸡蛋是能够更好地吸收鸡蛋中的营养。还有一种说法,吃了生鸡蛋能下火。其实生吃鸡蛋对身体反而有害。通常情况下,人们吃鸡蛋是为了吸收其中的蛋白质,而在这吸收过程中是要靠胃蛋白酶、小肠中的胰蛋白酶来帮助的。但是,在生鸡蛋中有一种抗胰蛋白酶的物质阻碍蛋白质的吸收,而熟鸡蛋中这样的抗胰蛋白酶是不存在的,更加容易被身体吸收。同时,鸡蛋未加热时有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吃生容易造成感染,因此煮熟食用才是最为安全的。
2、土鸡蛋更有营养 真正的土鸡蛋可能口感更香,这是因为它含有更多的脂肪。但从营养素的含量来看,土鸡蛋与普通鸡蛋的差别并不太大。如果土鸡蛋没有很好的安全管控,其产品的安全性要比饲料饲养的低。在避免药物污染和抗生素使用的前提下,饲料喂养的鸡蛋应该更加安全。
哪种情况下的鸡蛋不能吃 1. 散黄蛋 鸡蛋散黄有两个原因:一是激烈振荡导致蛋黄膜破裂;二是存放时间过长,被细菌或霉菌经蛋壳气孔侵入蛋体内,而破坏了蛋白质结构造成散黄,蛋液稀而且混浊。散蛋黄如果无发现异味,经煎煮等高温处理后仍可食用,但如细菌在蛋体内繁殖,蛋白质已变性,有臭味就不能吃了。
2. 死胎蛋 鸡蛋在孵化过程中因受到细菌或寄生虫污染,加上温度、湿度条件不好等原因,导致胚胎停止发育的蛋称死胎蛋。这种蛋所含营养已发生变化,如死亡较久,蛋白质被分解会产生多种有毒物质,故不宜食用。
3. 发霉蛋 如果发现蛋壳上有黑斑点并发霉,这种蛋不要吃。一般情况下,这种蛋是因为遭到雨淋或受潮,霉菌趁机进入蛋内导致发霉。
4. 裂纹蛋 蛋壳出现裂纹的大多数原因是因为过度振荡或碰撞,导致鸡蛋壳出现裂纹,容易造成污染,所以这类蛋也不宜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