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产业,渗透力影响力强。汕尾有着“粤东旅游黄金海岸”之称,历史古迹和革命文物交相辉映的旅游资源特色显著,汕尾除了发挥滨海旅游资源禀赋之外,在促进全域旅游融合发展中,汕尾正在加快旅游业与文化、海洋、农业、林业、体育和商贸的融合,如“海洋渔业+旅游”,目前已发展游艇、开发海岛游、开展垂钓拉网捕鱼等特色项目;利用互联网+旅游+商贸平台,重点推出“可塘珠宝”、“梅陇金银”、“甲子贝雕”等特色项目;在“体育+旅游”方面,协办了徒步、环品清湖马拉松、冲浪、帆船及钓鱼等活动及赛事,打造沙滩运动、海上运动。
汕尾努力做到淡旺季均衡发展。汕尾拥有广东最多的海岛,第二长的海岸线,进入夏季海滨一房难求;但海滨旅游相应的淡季不淡,因汕尾还拥有极好的20多处温泉资源;还拥有全省最大的湿地群;红色资源也颇有影响力,海丰县是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彭湃同志的故居、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赴港渡海处等国家保护文物场地等,有均衡发展的底气。
大力做好汕尾的旅游事业,要做到科学规划,配套先行。要发展汕尾旅游,除了资金,更需要的是城市整体的科学规划,配套先行,才能吸引更多优质旅游项目落户,吸引更多游客到汕尾“夏玩海、冬泡汤,一年四季享美食”的热忱。将汕尾“建设成为广东省滨海旅游集聚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当前,汕尾以规划为引领,着力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尤其是在广东大力发展滨海旅游的背景下,汕尾旅游的发展要成为重点区域。
汕尾旅游要鼓励并扶持文化旅游企业,融合民间工艺、工业制作、商品交易、科普教育、文化美学等诸多元素,开发古老文化元素、现代手工技艺与时代消费需求相融合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创意产品。研发制作非遗项目衍生品和文化旅游商品,扩大文化旅游商品的影响力、渗透力、感染力。 要提升服务水平,发展休闲性、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的文化旅游新业态。搭建文化与旅游部门、文化演艺机构和旅游景区等之间的交流对接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为群众参与文化旅游提供便利条件。研发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推广数字信息中外文服务。同时,还要实施文化旅游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