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328|回复: 0

[论汕尾] 一席丰筵海鲜宴席印证本地诚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6:36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暮色漫过红海湾的浪尖时,我邀请了四位来自深圳的朋友吃晚饭,我们一行五人踏着咸腥晚风走进汕尾某街的某海鲜排档。贴在墙上的价目表墨迹分明,像渔家晾晒的渔网般条理清晰。谁曾想,这场临时起意的饕餮,竟成了印证"诚信如潮"的生动注脚。


未及落座,玻璃缸里的海产已跃跃欲试。半斤花螺蜷着玉色躯体,壳上的螺纹如古瓷冰裂;赖尿虾身披青褐铠甲,尾鳍泛着珊瑚光泽,活似刚从龙宫仪仗队退役的武士。老板操着地道的学老话报出价钱,计算器按键的脆响与浪涛声奇妙共鸣,末了补充一句"称多称少随君意",倒让习惯了"猫腻"的我们生出几分意外。


八道菜次第上桌,竟像铺开一幅流动的“海鲜百戏图”。首推那盘白灼花螺,沸水中汆烫的功夫拿捏得恰到好处,牙签轻挑便露出乳白螺肉,蘸点蒜蓉醋送入口中,先是海洋的清鲜漫过舌尖,继而有回甘如细浪拍岸。赖尿虾则以椒盐焗就,外壳焦香酥脆,内里的虾肉却嫩得能掐出汁水,某君心急咬得太猛,被虾壳刺了嘴角,反倒引得满桌哄笑:"这虾兵还挺有脾气!"


一斤海螺蒸得通体透亮,螺肉颤巍巍嵌在壳中,用小勺挖着吃时,竟吃出几分"食不厌精"的雅趣。杂鱼煲端上来时咕嘟作响,马鲛鱼的丰腴、鲳鱼的细嫩、石斑鱼的紧实,在豆瓣酱的调和下达成奇妙和解,汤汁浓稠得能黏住筷子,拌着毫仔煎饼吃,海味与面香碰撞出令人拍案的火花,那煎饼金黄如满月,边缘微焦,咬开时能听见海蛎子"噗嗤"的欢唱。


炒通菜的火候堪称教科书级别,油亮的茎秆间缀着豆豉星子,脆嫩得仿佛还带着田埂的晨露。花甲在猛火快炒中张壳吐鲜,紫苏叶的清香钻进每道缝隙,有人吃得性起,连汤汁都要用馒头蘸得干干净净。压轴的海鲜粥最见功夫,米粒熬得绵密如脂,瘦肉的鲜甜与虾蟹的醇厚缠缠绵绵,撒上芫荽末时,袅袅热气里竟飘出几分"此味只应汕尾有"的傲娇。


结账时老板递来账单,六百元的数字静静躺在纸上,与满桌狼藉形成温柔反差。五人面面相觑,算下来人均不过百余元,竟能把海螺、螃蟹、虾鱼吃个遍,连最挑剔的老饕都忍不住念叨:"这价码,简直是大海在给人类发福利。"要知道,那只膏满黄肥的蟹,单是蟹壳里的橙红就足以证明其身价,搁在别处,怕是这一道就要占去半壁江山。


夜风渐凉时,排档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忽然明白,为何汕尾的海总是蓝得坦荡,就像这里的商家,不玩"天价海鲜"的猫腻,不做"看人下菜"的勾当,只用明码标价的真诚,让每颗远道而来的胃都吃得踏实。


离席时回望,排档的灯光映在海面上,碎成一片金箔。这席八百块的盛宴,哪里只是果腹那么简单?分明是汕尾人用大海的慷慨与诚信,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原来最好的生意经,从来都写在"童叟无欺"的牌匾上,藏在"色香味俱全"的灶台间。若下次有朋友再来游玩,我还是会十分慷慨地邀请他们品尝独特的海陆丰海味风情,在诚信的饭桌上,他们定会带足肚皮,再赴这场与真诚有关的海鲜之约。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探寻汕尾真实离婚率背后的故事
[三唯论点] 一席丰筵海鲜宴席印证本地诚心
[三唯论点] 当舞步沦为公害时广场舞的异化就成为了必然
[三唯论点] 防止自己被病毒感染
[三唯论点] 老年人确实不适合驾驶摩托车
[三唯论点] 难怪如今家乡的孩子们越来越少用方言对话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