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0158|回复: 0

[论汕尾] 读书总比读心易,立志无如立足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5-8-13 15:29 编辑

近日,秋风未萧瑟,酷暑依旧在。耄耋之年的书法家黄蔼芝老先生不顾32度的高温,又挥毫创作一副对联:“读书总比读心易,立志无如立足难”。在欣赏品味之余,感觉到这副对联,道尽了认知与实践的永恒困境。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这副对联更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在知识与人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失衡。
黄蔼芝18.png
读书之“易”,在于其有章可循。书本是固化的智慧,文字是明确的符号,即便晦涩如古籍,也能通过注释、考据逐步破译。我可以在书房里批注《尚书》,毫无障碍阅读《论语》,在来回的广汕高铁上阅读完《传习录》……知识的获取如同沿着阶梯攀爬,每一步都有迹可循。这种“易”,让很多人习惯了用读书量衡量成长,却忘了书本如果不活读,不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读书越多不一定是好事。比如战国赵国的赵括,比如汉末的蒋干,比如左派领导王明。所以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菜根谭5.png
读心之“难”,恰在于其流动无形。人心不是线性文本,而是交织着欲望、伪装与矛盾的迷雾。同一句“还好”,可能是释然,也可能是隐忍;同一个微笑,或许是善意,或许是疏离。我们可以背诵心理学理论,却未必能读懂父母欲言又止的牵挂;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动机,却可能误解身边人的沉默。这种“难”,源于人性的复杂远超任何理论框架。所以,连心学大师王阳明也叹息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阳明1.png
立志之“易”,在于其成本极低。记得读初中的时候,学了一套南拳洪拳的“铁线拳”,就写下一篇洋洋洒洒2000字的“抒情散文”,抒发出“留得吾辈双拳在,人间直气尚能伸”的豪言壮语。师傅只说:没那么容易。的确,少年人可以在日记本里写下“改变世界”,创业者能在咖啡馆勾勒商业蓝图,就连职场新人也常把“年入百万”挂在嘴边。李小龙刚拍下第一部电影的时候,就“计划”在30岁之前赚3000万美金,过上人上人的日子。立志如播撒种子,只需一念之间,便能收获想象中的花开。这种“易”,让太多人沉迷于立大志的快感,却回避了培育种子的艰辛。
武术4.png
立足之“难”,在于其需要日复一日的承重。比起“成为作家”的宏愿,每天坚持写500字更考验韧性;比起“家庭幸福”的誓言,包容伴侣的琐碎缺点更需要修行。立足者如同在泥地里插秧,既要弯腰弓背,又要精准发力,稍有懈怠便可能前功尽弃。那些被嘲笑“胸无大志”的人,或许正用笨拙的坚持,在生活的土壤里扎下了最深的根。所以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兵马俑6.png
读书与读心,立志与立足,本是人生的两面。只知读书不懂读心,易成纸上谈兵的迂腐;光会立志不会立足,终是眼高手低的空想。真正的成熟,或许是带着书本的智慧去理解人心,怀着远大的志向去做好眼前的小事——毕竟,能在现实的土壤里站稳脚跟,才能让理想的枝叶真正伸向天空。
登山.pn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读书总比读心易,立志无如立足难
[三唯论点] 汕尾青少年如何选择朋友
[三唯论点] 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三唯论点] 风雨里的脚印
[三唯论点] 汕尾人运用毛选到骨髓中
[三唯论点] 文明路与三马路交叉路段还要折腾多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