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午,市直、城区、红海湾开发区的本报副刊作者相聚在城区政府办公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如何坚持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来,进一步提高副刊办刊质量水平。汕尾日报社社长王万然、总编辑李振威和城区委有关领导出席座谈会。
与会作者踊跃发言。他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既高屋建瓴,又接通地气,为文艺工作者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增强了信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与会者认为:必须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汕尾人民、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我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但孕育了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三个稀有剧种,还有颇具特色的汕尾渔歌、陆丰皮影戏等等,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我市名人众多,彭湃、丘东平、钟敬文等都是在历史天空闪耀的巨星。我市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所有这些,都是副刊作者重点挖掘和创作的对象。城区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妈祖文化的挖掘整理,创作出震撼人心的大型渔歌剧《默娘》,就是一个范例。
与会作者还就办好副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他们希望报社组织更多的采风活动、征文比赛,加强编作之间的联动;将副刊的活动开展、栏目设置与我市旅游资源、文化特点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海陆丰的文化积淀,更好地服务汕尾人民,服务汕尾的发展大局;希望副刊发挥自己独特的平台作用,推出更多作者,培养更多文学新人。(来源 汕尾日报 记者 沈洛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