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步区内选定约3平方公里作为首期产业核心区,今年投资将超35亿 ●合作区主要领导调整,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长何学文兼任管委会主任
据介绍,起步区依托324国道,包括鹅埠、赤石南、鲘门—小漠东、小漠南4个片区。起步区范围覆盖了每个镇,将力争开发一片、成熟一片、带动一片。目前,已在起步区内选定了约3平方公里作为首期产业核心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
晶报讯(记者 朱长河)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工作又迈出重要一步。记者昨日从召开的深圳—汕尾对口帮扶工作联席会议上获悉,深汕特别合作区将依托324国道划定一片3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投入60亿-80亿元用于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开展环评、调规等工作,并将纳入省政府产业转移园区进行管理。
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深圳市长许勤,汕尾市委书记温国辉,市长吴紫骊出席会议并讲话。
深圳市领导李华楠、张虎、陈彪,汕尾市领导何学文等参加会议。 会上还传出消息,合作区主要领导进行调整,由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总指挥何学文兼任合作区管委会主任。马智华不再担任合作区党工委书记,马裕滨不再担任合作区管委会主任。
深圳扶贫“双到”获全省第二名
据介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由深圳市对口帮扶汕尾市,到2020年汕尾市人均GDP须达到或者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今年2月10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王荣书记、许勤市长率深圳党政代表团到汕尾考察,要求“把对口帮扶当作自家事来办”。帮扶工作总指挥部成立后,根据各区县经济发展情况和实际需要,指挥部调整了两市区县对口帮扶结对关系,由罗湖区与陆丰市、龙岗区与海丰县、光明新区与汕尾城区、坪山新区与陆河县结对。同时,把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由各结对区县合作共建一个产业园区,加上深汕合作区,汕尾全市将形成“1+4”产业园区格局。帮扶指挥部千方百计推动招商局集团到汕尾建设港口,带动临港工业、保税贸易及相关产业发展。
据何学文介绍,自去年6月以来,深圳市已帮扶汕尾市90个村5804户贫困户,到位帮扶资金2.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020个。此外,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开办了特招汕尾高级技工班,今年计划免费招收60名汕尾学生。在全省“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年度考核中,深圳市名列第二名。
依托324国道划定30平方公里起步区
根据省协调会精神,深汕特别合作区提出了在463平方公里范围内划出30平方公里作为起步区的规划,提交昨天的联席会议审议,并已获得通过。
据介绍,起步区依托324国道,包括鹅埠、赤石南、鲘门—小漠东、小漠南4个片区。起步区范围覆盖了每个镇,将力争开发一片、成熟一片、带动一片。目前,已在起步区内选定了约3平方公里作为首期产业核心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今年,在这3平方公里核心区的投资将超过人民币35亿元。
何学文说,根据成本测算,起步区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资金60亿-80亿元,融资需求还比较大。因此,将选择“控股公司+项目公司”的开放式投融资模式,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示范带动效应,提振市场信心,带动社会资本进入。深汕两市将共同出资成立合作区投资控股公司和开发建设公司,深圳市投入帮扶资金3亿元,汕尾市以土地作价入股方式投入2亿元,争取省产业园区扶持资金1.5亿元,并通过贷款授信、吸收社会资本及BT等方式,解决合作区开发建设资金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已先后有招商局集团、华为公司、国家电力集团等共45批次332家企业到汕尾考察投资环境洽谈项目,达成了37个投资意向,目前可以动工建设的项目有7个。很多来深汕合作区考察的企业都表示,希望能把汕尾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优势,与深圳的品牌、理念和效率结合起来,形成1加1大于2的投资优势。
来源:晶报 发表时间:2014-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