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0-5-7 17:20 编辑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大多学习资源唾手可得,而大多人为什么仍不会学习?问题出在了哪里?是父母的教育问题吗,还是义务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问题吗,还是大学教育?是社会继续教育的原因吗,还是职业教育?都貌似有些关联,但又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是否能坚持到自然而然的“终身学习”!
人改变不了自己生于谁家,但人可以决定自己想要建立什么样的家庭。人在成年之前,很难改变自己学习环境的物质基础和机缘,但人在成年之后可以很容易决定自己是否要持续学习,并不断自我完善和成长。 我们的学习之路必定要“回归于学习的本质”:孜孜以求,反求于己!——而只要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明白学习的作用,如果再能辅助以实践,学习的力量自然就能够为己所用——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其实战国时期的荀况在他的《荀子》“劝学篇”里以及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其著名散文《师说》中都已阐述的很清楚。
学习方法是什么?1.“学不可以已”(《劝学》)——学就别停下来,一直学习,终身学习。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学习就是要积少成多,日积月累,是慢工!3.“螾(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学习要专注要专一,戒骄戒躁!
学习态度是什么?“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学习无高低贵贱之分,不耻下问,每人都只是各有所长,学到哪里问到哪里——这就是“学问”!
学习的作用是什么?“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简而言之,学习是工具,它辅助我们思考,提高我们办事的效率!学习——早已经让荀况和韩愈讲透!
其实“关于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意义,我们已经站在中华古代大学者和圣人的肩膀上,既能看到细未枝节,又能高瞻远眺。而通过当今金融家的行动,我们也能感受到教育其实是超长线的投资。“学以致用”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给学习赋能的就是实践!就是不断进行着知行合一的各种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