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89|回复: 0

[文学] 韩园忆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春笋 于 2025-8-7 11:32 编辑

1991年的秋天,被其他所有学校遗弃后,我郁郁寡欢踩着凤凰木的落英走进韩师,政史系历史专业9172班的牌子,在教学楼伟楠楼前晃了晃,就落进了记忆里。
韩师.png
那时我们是“大专速成班”,两年学制像被掐短的蜡烛,火苗明明灭灭,还没焐热课桌的木纹,毕业照就已摆在了眼前。班里多半同学抱着“混文凭”的心思,课堂上总有人伏在桌上补觉,或是偷偷传看武侠小说,窗外的蝉鸣比老师的讲课声更清晰。我也跟着在图书馆的角落打过盹,在操场边看过夕阳把远山染成橘红,甚至,也成为月光下的常客,月下的流连,花前的驻足,以为日子会像韩江的水,慢慢悠悠淌下去。
韩师1.png
可分别来得猝不及防。散伙那天,广播站的高音喇叭不停地响着《送战友》《送别》等歌曲,那些情侣们更是不顾羞耻地拥抱、哭泣,把搪瓷碗碰得叮当作响,有人红着眼眶说“以后常联系”,话里的虚浮连自己都骗不过。校道的校车,正在引擎待发,准备把毕业的学子们欢送回各自的家乡。校门口的石板路上,拖着行李箱的脚步声稀稀拉拉,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我望着干训楼308宿舍,空荡荡的,才惊觉:原来这就是大学了?还没来得及细品的滋味,就被打包进了离别的行囊。
韩师2.png
后来的日子,在一个比较落后的异乡过着一日三餐听铃上班的生活,有活干活,无活打牌聊天,再无聊踩着自行车,行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消磨着过剩的青春尾巴,只有在加班的深夜灯光下对着写字台发呆,在人潮里辨认过无数张相似的脸,却再没遇见过那样一群人——明明一起虚度了许多光阴,却在回想时,只剩温软和一幕幕镜头时不时的闪现。特别是毕业后第二年,突然听到了那时候最新流行歌曲《同桌的你》,听到了歌词“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的时候,已经是泪眼滂沱。
韩师4.png
前几日整理旧物,翻出泛黄的毕业照。9172班的三十几个人挤在韩园的牌坊下,有人歪着头,有人眯着眼,背后的木棉树正开得热烈。忽然想起某个午后,去爬笔架山,男生们比赛谁先冲上山顶,女生们坐在石阶上分享话梅,风把笑声吹得好远。又想起期末考前,全班在教室熬夜划重点,蜡烛烧到了瓶底,字迹在草稿纸上洇开,倒像是开出了花。
韩师5.png
如果说要在韩师寻找知识的话,大概近乎痴人说梦,对我个人来说,只是在近乎松弛的教育管理中,学会了自学。我们是学历史专业,我却在近乎荒废的学习环境中,接近写作、古汉语、现当代文学、英语、武术、中医、哲学、生化、数理等领域,只可惜学力有限,贪多求全,至今只在这些领域门外徘徊——幸运的是,这些“爱好”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荒废,却深深地刻画在越来越深的皱纹里,成为我生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就这一点,还得感谢韩师给予的轻松环境,激发我自主学习,走自学之路。
韩师6.png
原来那些被我们轻慢的时光,早已悄悄在心底发了芽。韩江的水还在流,凤凰木的花每年照开,而9172班的故事,就停在那个阳光炽烈的夏天,成了异乡路上,一回头就能看见的暖光。
韩师3.png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韩园忆痕
[文化天地] 村里的古井
[文化天地] 雨霁闲吟
[文化天地] 笔墨含情 气象天成——评黄蔼芝书法艺术
[文化天地] 茶悟
[文化天地] 无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