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我市围绕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目标任务,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强势推进扶贫“双到”工作的开展。去年全市实施扶贫项目40244个,投入扶贫资金42712.9万元,平均每个贫困村投入260.44万元。
据了解,全市现有164个重点帮扶村,贫困户数9797户,贫困人口46198人。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省委、省政府调整了对口帮扶关系,深圳市对口帮扶我市90个贫困村,省直单位帮扶5个贫困村。全市各地各帮扶单位把产业扶持作为有效脱贫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村主导产业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增收。围绕这一目标要求,认真制定扶持项目,继续采取“县有龙头、镇有基地、村有项目、户有收益”等帮扶模式,培养龙头企业,扩大产业基地。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各贫困村计划上马扶贫项目1690个,其中种植、养殖等产业化项目1085个。深圳市帮扶海丰县建设“一园四基地”,在梅陇等镇择地集中25个村的政府扶持资金2500万元,建设扶贫奔康产业园,帮扶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深圳市国资委依照碣石镇近海及港口的资源优势,建立现代海洋产业,由省盐业集团投资6600多万用于发展养殖和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带动周边一系列配套项目建设;深圳市委政法委投入185万元,启动陂洋镇龙潭村内洋角水电站帮扶项目工程,预计村集体经济每年至少增收26万元;深圳市经信委帮扶八万镇下葫村,打造占地800亩的“深两优5814”和“深优9516”超级水稻种植田和占地30亩的高产木瓜田,带动全村61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与此同时,全市各地各帮扶单位坚持扶贫开发与完善社保、改善民生“两手抓”,抓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制度相衔接,着力推进贫困村内新农保、新农合、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市164个贫困村中的1581户低保户及361户五保户全部落实了社会保障,100%的贫困人口参加了新农保和新农合。海丰县将缺乏劳动力又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拨出专款,保障贫困户温饱生活,对有特殊困难的贫困户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帮助贫困户适龄子女就读义务教育,使贫困户适龄子女基本上能够享受义务教育,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子女免费就读技(职)校;动员贫困户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贫困户生产生活得到长期保障。华侨管理区增加投入逾38万元,对132户贫困户756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并增加投入资金,帮助98户贫困户家庭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100%。深圳市龙岗区投资管理公司和团区委创新“资助脱贫”,扶助赤石镇新联村的贫困生庄胜坪、庄美丽兄妹三年学费和生活费用。(记者 卓科荣 通讯员 林飞翔)
--汕尾日报
|